怎样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作为个人信息的所有者和信息泄露受害者的公民个人,首先应该具有强烈的自我防范意识。一是要牢固树立“预防第一,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相对于发生网络入侵和破坏事件后的补救工作而言,事先防范工作具有工作量小、技术难度低、费用节省等特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防病毒软件主要是用来检测和抵御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扩散的计算机病毒。防火墙软件主要用来防御非法访问用户试图通过网络途径对计算机系统实施的入侵和攻击等破坏性行为。这两种软件的防护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在直接联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应该同时安装这两种软件。计算机病毒是层出不穷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手段也是日新月异的。只有做到经常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做到计算机系统在每次启动时就运行这两种软件,做到用这两种软件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扫描,才能防御最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和攻击行为。此外,还要定期安装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的修补程序。如果计算机用户不能及时针对涉及网络安全的缺陷安装修补程序,那么这些缺陷不但会一直存在,而且会成为非法用户、病毒攻击计算机系统的绝佳入口。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有: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防止手机泄露个人信息的方式有最好不用免费公共WIfi;关闭App不影响使用的个人信息权限;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浏览非法网站,不随意在网站上留下个人信息等。
-
如何有效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有: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2020.07.01 324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情况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0.03.15 698 -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有: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2020.03.11 685
-
怎样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
2022-09-02 15,340 -
怎样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这样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
2022-04-29 15,340 -
要怎样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
2022-08-24 15,340 -
怎样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网络运营者承担着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义务。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
2022-09-13 15,340
-
01:10
警察泄露个人信息怎么样处理警察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理如下: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公民
4,480 2022.04.17 -
01:06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处理当个人信息发生泄漏后,受害人应到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
28,770 2022.04.15 -
01:13
泄露个人信息罪怎么判刑公民个人信息,一般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泄露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有
76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