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后多长时间可以拿到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劳动法规定拖欠工资多长时间,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包括: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收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公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二、拖欠工资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拖欠劳动工资一般情况下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如果雇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本来有能力支付却不支付劳动者报酬,在劳动报酬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在天津市,恶意拖欠工资总额达到5万元,即为“数额较大”。 三、拖欠工资多久算违法? 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四、遭遇拖欠工资该如何维权? 遇到拖欠工资的这种情况,建议先向当地人力社保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反映被拖欠工资的具体情况,并尽可能多提供一些能够证实用人单位转移、隐匿财产或有能力支付工资的线索和材料,积极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调查取证。人力社保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下发有关法律文书责令雇主支付劳动报酬后,若其在指定期限内仍不支付,人力社保部门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会把案件及材料移送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正常来说辞职后的工资是要在下个月的发工资的时候一起发放的,不会说你什么时候离职就什么时候发给你的,所以下个月统一发放都是合法的。但有的公司也会在当天结清。
-
劳动法规定离职多长时间可以把工资结算完
《劳动法》没有规定离职后多久把工资结算完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有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不予结清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20.12.28 161 -
劳动法离职多久可以拿到工资
劳动法中没有规定离职后多久把工资结算完的规定,但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有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不予结清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基本程序: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
2020.01.27 206
-
劳动法规定离职后多长时间可以拿到工资
劳动法并没有对员工离职结算工资时间做出期限的规定。离职结算工资时间由用人单位与员工双方商定,若逾期不支付的就属于拖欠行为,员工在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后可以向劳动部门寻求帮助。《劳动法》关于工资章节内容介
2022-04-22 15,340 -
劳动法规定员工离职后多久可以拿到工资
劳动法并没有对员工离职结算工资时间做出期限的规定。离职结算工资时间由用人单位与员工双方商定,若逾期不支付的就属于拖欠行为,员工在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后可以向劳动部门寻求帮助。《劳动法》关于工资章节内容介
2022-04-28 15,340 -
劳动法规定离职后多长时间给工资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022-07-13 15,340 -
劳动局投诉后多长时间可以拿到工资?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 2、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3、只有在劳动保障行政部
2022-05-11 15,340
-
01:04
员工自动离职 劳动法如何规定
没有自动离职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如果是正式同员工的话,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协
3,681 2022.05.11 -
00:49
临时身份证多长时间可以拿到
临时身份证最快当日可以拿到,最晚三日内也可以拿到。临时身份证可以起到身份证的作用,但与身份证不同的是,临时身份证有效期只有三个月,三个月过后,就无法起到身份证的作用。临时身份证一般三天可以拿到。公民在补办、换领身份证时,公安机关会根据居民身
36,087 2022.05.11 -
01:12
劳动法规定标准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又可以称为“劳动时间”。主要指按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以及一周之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长度主要由劳动法直接规定,或是由集体合同、或者是劳动合同进行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如果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48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