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债务共存债务承担内容是法律依据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并存的债务承担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民事法律行为。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第三人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并通知债权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表示愿意加入债务,债权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其愿意承担的债务范围内和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 《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时间】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承担的法律依据主要为我国《合同法》的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和第八十六条。这三条规定了债务承担的条件和后果,债务承担需要满足:1、必须有有效的债务存在;2、拟转移的债务要具备可转移性;3、第三人须与债务人就债务承担达成合意;4、必须经过债权人同意。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
债务承担的依据是什么?
有下列构成要件: 1.须存在有效的债务。债务自始无效或者承担时已经消灭的,即使当事人就此订有债务承担合同,也不发生效力。 2.被移转的债务应具有可移转性。 3.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移转达成合意。
2021.01.28 177 -
-
夫妻离婚时各自承担的债务是共同债务吗?
如果是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
2021.04.06 135
-
共益债务法律依据
共益债务是指在破产程序中,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所负担的债务。根据《破产法》规定,共益债务包括:: 1、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 2、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
2022-08-10 15,340 -
债务承担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债务承担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债务承担是债的移转之一种,指在不改变合同的前提下,债权人、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承担。 就民法典第八十四条规定合同义务转移来说,
2022-07-19 15,340 -
债务的民事责任债务偿还是债务承担并存存在的法律
并存的债务承担可以改变民事法律关系,这是民事法律行为。并存债务承担是指第三人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并通知债权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表示愿意加入债务。债权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
2021-11-08 15,340 -
债权债务担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侵权之债可设定担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担保法第二条规定,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
2022-10-22 15,340
-
01:02
什么是并存债务承担并存的债务承担,也称为债务加入,是指原债务人没有脱离原来的债务关系,而第三人又加入到该债务关系之中,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的情形。构成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具体要求是:第一、第三人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并通知债权人,或者第三人
2,038 2022.04.15 -
01:05
婚后债务夫妻是有义务共同承担吗婚后债务夫妻是否有义务共同承担分以下三种情况而定: 1、婚后个人所负的债务,如果没有用于家庭生产、生活、经营等事宜,而只是用于个人的事件上,另一方也没有承担的义务; 2、如果在婚后个人所负的债务用于改善夫妻共同生活条件、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
871 2022.06.15 -
00:59
个人债务置换法律依据有哪些个人置换的债务必须是依法可以进行置换的,合法有效存在的债务,且债务人必须取得债权人的同意,才能依法进行债务置换,具体情况为: 1、债务置换是债券持有人作出决定卖出一个或多个目前所持有的债券,以交换其他被认为是相同或类似的市场价值的债券的一种
781 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