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波市产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产假可休国家规定的98天以及地方规定的30天共128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42天。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2016年1月1日以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下列福利待遇: (一)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 (二)男方享受十五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职工享受产假的待遇如下:女性生育正常有98天的产假,一般是产后休假,产前提前休假,不得早于15天。如果难产,增加产假15天;如果是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如女职工没有达到晚育年龄,则男方有3天带薪陪产假;如果晚婚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可享受10天带薪陪产假。
女职工分娩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产前半个月到产后两个半月不等。晚婚晚育者最长可长达4个月,女职工可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职业女性依法享有休假权,从产前到产后,一般有98天。女职工产假时间: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假15天。
-
2022年最新年假规定
年假其实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一个保障,也是用人单位必须做到的。年假指给职工一年一次的假期,年假时间与职工工作年限有关。工作年限越长,年假的长度也就越长。根据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
2022.04.14 8,911 -
鹰潭市产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产假实行国家统一规定,一般来说可休息98天。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特别规定,女职工最少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在产前应当休息15天。对于存在难产和多产的,每多生育一胎,都会增加15天的产假。如果存在流产情形,也会享有42天的假期。
2020.02.22 230 -
2022最新产假规定
我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如果是难产的,则可以增加产假15天;如果是生育了多胞胎的情况下,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如果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的时候流产了,则可以享受15天产假;如
2022.09.29 220
-
宁波市产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产假可休国家规定的98天以及地方规定的30天共128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
2022-11-22 15,340 -
浙江省宁波市产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产假可休国家规定的98天以及地方规定的30天共128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
2022-11-22 15,340 -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产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4、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
2022-11-16 15,340 -
2022年济宁市任城区产假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产假最多休158天,其中国家规定产假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增加产假60天。
2022-11-20 15,340
-
00:54
2022年假规定怎么休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
1,504 2022.05.27 -
00:58
带薪年假多少天2021年最新规定1、工作人员在工作单位工作了1年以上的,但是工作不足10年时间的,带薪年休假是5天。2、工作人员在工作单位工作了10年以上的,但是工作时间不足20年的,带薪年休假是10天。3、在工作单位工作了20年以上的,带薪年休假是15天。《职工带薪年休
10,621 2021.02.26 -
01:00
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行为人以编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到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因虚假诉讼导致情节严重的,则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作
1,553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