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权的行使主体是哪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我国,侦查权只能由依法具有侦查权的机关即法定侦查机关行使,法定侦查机关主要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等。依法不具有侦查权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被禁止行使侦查权。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有明确的分工。公安机关是最主要的侦查机关,承担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该条还就人民检察院依法负责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做出了明确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八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批捕权是国家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司法是否公正。 由于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权威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批捕权与审判职能相适应,并有助于实现程序正义,因而由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批捕权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批准逮捕侦查的执行主体是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批准逮捕是检察机关的权限,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査批准。
-
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
2020.02.22 298 -
刑事诉讼权利的行使主体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代表国家行使侦查、起诉、审判、刑罚执行权的国家专门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二类是直接影响诉讼过程,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包括犯罪
2022.04.12 1,103
-
侦查权由哪些机关行使?
在我国,侦查权只能由依法具有侦查权的机关即法定侦查机关行使,法定侦查机关主要是指公安机关(包括XX)和人民检察院等。依法不具有侦查权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被禁止行使侦查权。
2022-10-23 15,340 -
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的分工是如何规定的
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有明确的分工。公安机关是最主要的侦查机关,承担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刑事诉讼法还就人民检察院依法负
2022-10-25 15,340 -
代位权是怎样个行使主体
行使代位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着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的债权已经到期。 三、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
2022-11-04 15,340 -
批准逮捕侦查执行主体是怎样
对于批准逮捕侦查的执行主体是: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批准逮捕是检察机关的权限,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査批
2022-06-25 15,340
-
01:07
行政处罚法的主体是什么
行政处罚法的主体是:享有立法权并经法律明文规定,或者授权的国家机关。行政执法主体一般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行政执法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行
2,113 2022.05.11 -
00:56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10,764 2022.04.17 -
00:58
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什么
行政诉讼的主体一般是指,就实体争议依法参加到诉讼中来,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法律拟制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就本质来说,诉讼主体通常是指,实体法上存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或第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
1,51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