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行为兜底条款法律依据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二审稿保留了一审稿第 (一) (二) (四)项所列举的“擅自插入链接、强制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他人合法网络产品或服务”,以及“恶意对他人合法网络产品或服务实施不兼容”,并在措辞上作了些微调。同时,删除了一审稿第 (三)项“干扰或者破坏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正常运行”,或者说将其合并到第 (一)项“擅自插入链接强制目标跳转”中。有意思的是,此处的“恶意不兼容”,以及“强迫用户关闭、卸载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质上也是二审稿拟予删除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现行法第十二条“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情形。“恶意不兼容”以及“强迫用户关闭、卸载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网络不正当竞争条款,能否顺利保留,是否会受“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条款被删的影响,有待观察。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兜底条款是哪条的回答也就这么多,希望对你管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包括的具体行为如下: 1.混淆行为; 2.虚假宣传; 3.商业贿赂; 4.侵犯商业秘密; 5.低价倾销; 6.不正当有奖销售; 7.诋毁商誉。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第一,混淆行为。第二,经营者使用财物或者其他方法贿赂相关单位或个人,而取得交易便利或者竞争优势的行为。第三,经营者对商品的性能、功能、用户评价等作不真实或者让人误会的商业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第四,使用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1实施混淆行为 2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3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当的有奖销售行为 6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7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
2020.03.10 380 -
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哪些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一)进入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或者提供与被调查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 (三)查询、复制与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簿
2020.06.07 555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正当行为有哪些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正当行为有: 1、欺诈性交易方法;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广告; 4、侵犯商业秘密; 5、掠夺定价; 6、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 7、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一、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4种: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
2022.08.16 6,835
-
不正当竞争行为兜底条款是哪条
二审稿保留了一审稿第(一)(二)(四)项所列举的“擅自插入链接、强制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他人合法网络产品或服务”,以及“恶意对他人合法网络产品或服务实施不兼容”,并在措辞
2022-07-22 15,340 -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兜底条款内容是哪些样的
言,比较有意义的还是关于某类行为的兜底条款和关于某类行为当中某一方面的兜底条款这一分类。 兜底条款属于“法有明文规定”,并不是什么执法者“续造”法律。其与市场主体“法无明令禁止皆可为”的现代法治理念也
2022-08-04 15,340 -
不正当竞争的兜底条款是什么
竞业禁止是对职工择业权的一种限制,一般包括以下主要特征: 1、原单位具有合法有效的商业秘密存在; 2、竞业禁止的接触对象应是原企业的职员,且该职员知悉、掌握原单位的商业秘密,并非一般职员。具体包括:企
2022-07-31 15,340 -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规定及法律依据
不正当竞争是一个范围极广的概念,泛指在工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及公平竞争原则的一切商业行为,包括垄断、限制竞争行为和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反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
2022-04-19 15,340
-
01:10
转继承有哪些法律依据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并没有规定转继承问题。但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明确载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
622 2022.04.17 -
00:59
个人债务置换法律依据有哪些个人置换的债务必须是依法可以进行置换的,合法有效存在的债务,且债务人必须取得债权人的同意,才能依法进行债务置换,具体情况为: 1、债务置换是债券持有人作出决定卖出一个或多个目前所持有的债券,以交换其他被认为是相同或类似的市场价值的债券的一种
745 2022.08.02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要确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应当了解我国的最新司法动态。具体而言,当事人可以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也就是《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决定》。而在此项司法解释中,民间借贷中最受关注的借款利率,
2,1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