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算缓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取保候审期间不算刑期,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才能折抵刑期。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按照《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可折抵相应刑期。但是注意羁押二字,羁押是指关押在拘留场所,并不包括指取保候审,所以取保候审并不能折抵,不算在刑期里面。只有当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才可以开始计算刑期。
取保候审不算缓刑刑期。缓刑是指经过法院判决的有期徒刑的一种。而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强制手段,一般只有在公安局的取证阶段使用。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按照《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可折抵相应刑期。羁押是指关押在拘留场所,并不包括指取保候审,所以取保候审并不能折抵,不算在刑期里面。
-
缓刑取保候审算刑期吗
取保候审不算缓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是指经过法院判决的有期徒刑的一种。而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强制手段,一般只有在公安局的取证
2020.01.09 257 -
-
取保候审期间算刑期吗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
2020.10.01 145
-
取保候审期间算缓刑时间吗
取保候审时间不是缓刑时间。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缓刑是刑罚,意思不一致。被保释候审人经人民法院判决后,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2021-11-02 15,340 -
取保候审期间能缓刑吗?
取保候审被逮捕会有几率判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
2022-03-26 15,340 -
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能被判缓刑吗
罪犯在公安侦查阶段或检察官审查起诉阶段能否缓期执行,在后期法院审理阶段,部分案件可以缓期执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嫌疑犯,被告人可以接受审
2021-11-25 15,340 -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缓刑吗?
取保候审被逮捕会有几率判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
2022-03-26 15,340
-
01:24
取保候审能判缓刑吗取保候审是指一般在刑诉中公安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单位对没有实施被逮捕或逮捕之后需要变更为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一种强制措施,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避侦查、影响到案件案情的正常流程,因此责令犯
2,163 2022.04.17 -
00:50
办了取保候审等于缓刑吗取保候审不等同于缓刑,两者的性质不同,取保候审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审判程序之前的强制措施。但是缓刑,是一种判决后的刑罚执行措施。两者的决定主体也不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决定,而缓刑由人民法院决定。并且,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取保
2,014 2022.05.11 -
01:15
取保候审期间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该严格遵守以下相关规定: 1、没有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不可以离开所居住的市或者县; 2、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常住地址、所在单位或者联系方式发生变化的,必须在24小时内向公安机
5,38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