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一只野山羊判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野山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因此,如果捕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高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涉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首先,野山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因此,如果捕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高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打死一只野猪判多少年
野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如果捕杀野猪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情节较轻,会处罚款等处罚。如果情节较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处最高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处最低五年、最高十年有期徒刑或,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处
2022.04.12 1,484 -
打死一只野鸡判多少年
如果是一只珍贵野生动物,涉嫌的罪名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该罪属于刑法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一种,该罪一般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一般是看数量),就是判五年到十年;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就可以判十年以上。一只属于情节较轻
2020.11.25 453 -
-
杀一只一只野山羊会判多少年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2022-08-21 15,340 -
杀死野山羊能判几年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2022-07-31 15,340 -
耗子打死一只野猪可以判多少年?
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野猪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
2022-07-07 15,340 -
买一只羚羊角判多少年
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刑法》第151条第2款是对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犯罪及
2022-08-28 15,340
-
01:19
打死人判多少年通常所说的打死人,一般对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持过失心态,否则为故意杀人。 过失致人死亡,可能涉及到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即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其轻伤以上的行为,而故意伤害罪最高刑罚行为后果为致人死亡,这里的死亡必须是非施害人积
3,797 2022.04.17 -
00:51
打死人判刑多少年在刑事案件中,对于将受害人打死的犯罪分子,法院在判处刑罚时有多种量刑的可能:最轻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严重的可以直接判处死刑。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故意伤害他人过程中,导致受害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
3,029 2022.04.15 -
01:07
火烧山判多少年放火会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造成后果严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放火烧山会判多少年,要依据放火构成的危害而定,其行为构成犯罪的,按照放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1、放火者如果不是故意放火烧山的,则属于过失犯罪,其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放火造成损失
3,66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