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欠款不及时偿还,夫妻双方是否会被起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信用卡是否会起诉配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 如果欠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这些欠款就是夫妻共同债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起诉夫妻双方。通常情况下,如果配偶一方欠了信用卡,信用卡的银行会起诉配偶双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认为这笔费用是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共同承担。因此,在起诉民事纠纷时,银行会将夫妻双方作为被告起诉。 2. 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只能起诉违约方。如果信用卡逾期,只有持卡人本人不会受到牵连。但如果持卡人与配偶有共同财产,银行起诉时,如果违约方被执行,则直接执行其名下的财产。但是,当事人在结婚前就欠了这笔费用,结婚后配偶不用承担这笔费用,因为这是当事人的婚前债务,不是双方的共同债务。银行认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这种情况也被银行起诉,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笔费用不会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人欠信用卡欠款的,债权方一般不会找到借款人配偶的单位,但是如果这是夫妻共同债务则会,因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偿还责任,可以由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丈夫信用卡欠款妻子是否会被起诉视情况而定:一般不会被起诉,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只能起诉欠款的一方;但是如果该笔欠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妻子则会被起诉。
-
夫妻双方一起欠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夫妻双方一起欠信用卡还不上的处理办法如下: 1、进行最低还款:持卡人只要在还款日当天归还了银行要求的最低还款额度,那么就会被视为正常还款; 2、申请分期还款; 3、申请延期还款:可以直接联系银行客服,申请短期的信用卡还款延期。恶意拖欠信用卡
2023.10.28 245 -
欠款是否能起诉夫妻双方?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负债的,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可以起诉夫妻双方。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2021.02.15 58 -
民法典规定欠信用卡会起诉夫妻双方吗
根据具体情况定。如果欠款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银行要起诉夫妻双方。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只能起诉欠款的一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
2024.07.08 21
-
信用卡欠款会起诉夫妻双方吗?老婆欠信用卡没有钱还。
如果夫妻有共同财产,那他那部分是要用来还款的,比如房子,所以要看夫妻共同财产价值,这是从法律上讲,实际情况的话,如果妻子在银行起诉前处理了所有的财产,并且更换联系方式,总之是找不到妻子的行踪,也联系不
2023-07-27 15,340 -
夫妻双方有一方信用卡欠款是否应该由夫妻共同偿还
是否有义务还款分以下两种情况: 1、若信用卡欠款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也就是所欠款是用于家庭生活,那么就属于双方的共同债务,夫妻的另一方有义务还款。 2、若有证据证明信用卡的欠款是一方的个人债务,那么该欠
2023-06-13 15,340 -
夫妻双方欠多少信用卡才会起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欠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银行应当起诉夫妻双方。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只能起诉欠款一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第一条 夫妻共同签字或者事
2021-12-30 15,340 -
夫妻双方都有信用卡逾期会被起诉吗
如果信用卡消费是用于家庭共同支出,那因逾期被起诉后,作为持卡人的配偶可能就会受到一定牵连。毕竟夫妻双方都需要承担起还款责任。 当然,如果信用卡主要用于个人消费,那因逾期被起诉后,受影响的主要也是持卡人
2023-12-23 15,340
-
01:02
2万元的信用卡欠款会被起诉吗首先,依据债的基本原理,无论在信用卡上欠了多少钱,过了还款日期不还款的,都有可能被银行提起民事诉讼。其次,2万元的金额,尚没有达到提起刑事诉讼的标准。依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欠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
6,304 2022.04.15 -
01:03
被信用卡起诉确实无力偿还被信用卡起诉确实无力偿还,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
2,160 2022.05.11 -
01:03
信用卡透支多少钱会被起诉不管信用卡透支多少钱,都有可能会被起诉。如果透支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那么就有可能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被提起公诉以追究刑事责任。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1,4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