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发生的哪些支出,应当依法缴纳行政处罚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发生的哪些支出,应当依法缴纳行政处罚

2023-02-13 11:3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四川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2-13回复

专业分析: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一)一般扣除项目 一般扣除项目,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上述支出,必须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同时,又必须是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1、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 2、费用 (1)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2)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②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4)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 (5)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税金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1)企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已经计入管理费用中扣除的,不再作为税金单独扣除。 (2)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故不在扣除之列。 4、损失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1)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2)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年度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3)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年度。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 5、其他 (1)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2)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①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②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3)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4)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5)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6)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 (7)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计算限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①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计算限额;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计算限额;②其他企业: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不含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 (二)禁止扣除项目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包括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5.年度利润总额12%以外的公益性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 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 5000,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如下:计税依据不同,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而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依据;性质不同,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而应纳税额属于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计算公式不同,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准予扣除项目金额,而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所得税率。

律师普法更多>>
  •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是,应纳税额是计算应按税所得额乘以纳税比例后的结果,是纳税人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的数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扣除不应缴纳的支出以外,应当用来计算应纳税额的余额。

    2020.06.15 159
  •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区别

    应纳所得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所得税率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所得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

    2020.10.12 420
  •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区别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计算的方式是纳税人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再减去准许扣除项目之后的余额。对于应纳税额,通常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应比例去向国家进行缴纳。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的税率,就等于应纳税额

    2022.04.13 560
专业问答更多>>
  •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哪些支出不得扣除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 (2)无形资产受让、开

    2023-02-13 15,340
  •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哪些支出不得扣除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 (2)无形资产受让、开

    2022-04-23 15,340
  •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通俗的理解为工资、薪金所得总额(如果基本工资按3000算的话,为),(单位应该为你交了保险了吧)减去个人交纳部分的社会保险额和住

    2022-03-15 15,340
  •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哪些支出不得扣除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 (2)无形资产受让、开

    2022-04-1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01:10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纳税人需要在银行开设关于结算的账户; 2、需要独立建立纳税的账簿,编制公司财务会计报表; 3、纳税人可以独立计算自负盈亏。 通常,企业所得税会把企业分为:居民

    1,714 2022.04.17
  • 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是什么 00:57
    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是什么

    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是用每个月的收入额减除1600元的费用后的余额,这个标准是根据每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来计算的,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税务机关和自然人之间的平衡关系,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分为两种,分别为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使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以

    1,540 2022.05.21
  • 个人所得税交纳的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01:13
    个人所得税交纳的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的以下九项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2,853 2021.04.22
公司法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