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上班很多东西不懂想请问下扣个税的工资是应发还是实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最新的规定,职工按照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2%缴纳医疗保险、1%缴纳失业保险。企业则按照工资的20%给每个职工缴纳养老保险、6%6的意料保险、1%缴纳失业保险、还包含一定比例的工伤和生育保险。至于具体扣多少,各地的缴费基数都不一样,扣除的金额也会不同。在武汉,两千的工资,五险需扣除216.78元。最近。两会有相关的讨论,你可以看看武汉晨报2013年3月7日A03版面的内容,写得相当详细!纯属自己编写,如若有所帮助,请顶起额!
首先要弄清楚加班是因为什么原因加班:1员工自愿加班2员工被迫加班,其中员工自愿加班中如果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工作任务本应上班时间完成的未完成、或者是加班时间进行工作以外事情的,不予以认定为加班,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加班单的。 如果题主已经有加班单了,那么根据公司的制度来即可。通常加班时间是不能冲销加班之前的请假时间的,但是可以抵扣加班之后的请假时间,公司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如果加班时间已经被换算为工资,则无法再被用于请假调休。上文就是关于加班时间可以扣请假吗这个问题的法律规定
-
而是用私人的账户。我想问下私户发工资要扣个税吗
无论单位以何种方式支付员工工资,都是需要代收员工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的。所以就算使用个人账户发放员工工资,依然是需要扣除的。 如果单位没有给员工报税,或者在公司的工资报备上作假,偷税漏税才属于违法。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
2024.06.07 24 -
我想问一问工资7000元扣个税多少
7000元工资应交60元的税。按照新个税标准计算,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收入7000元减去5000元正好位于3%的档,则个税缴纳额等于(6000减5000)乘以3%减0等于6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024.05.23 63 -
我的工资是14000,请问要扣多少税?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开始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
2024.06.26 43
-
因为刚找工作很多东西不懂,前几天我刚入了公司不久,我想了解下工资里扣年金险吗?
1.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标准,为在本单位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职工缴付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下统称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2
2022-07-13 15,340 -
我想问下工资每个月扣税多少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
2022-07-26 15,340 -
但是公司很多员工还是要交税的,想问一下各位工资发多少钱个税扣最少啊?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1、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
2024-09-01 15,340 -
因为他刚进去担任,所以就是很多东西还不是特别懂,所以就是他想问律师,员工怎么扣工资才不违法?
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从劳动者工资中代扣下列款项: (一)劳动者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劳动者个人应当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三)人民法院判决、裁
2022-07-04 15,340
-
01:14
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的工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
11,796 2022.05.11 -
01:02
缴纳五险一金是基本工资还是实发工资缴纳五险一金是实发工资。五险一金是按照实际工资交的,这里所讲得实际工资指的是工资总额。对于普通企业来说,职工本人的缴费基数是,基本上用人单位上年度以货币形式发放给职工的工资待遇的月均值。包含了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个人所得税在内的全部应发工
19,363 2022.05.11 -
01:01
申请劳动仲裁工资还是不发怎么办申请劳动仲裁后还是不发工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法院可以采取
2,2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