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到履行期可否解约,有哪些相关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咨询解答 可以。合同的解除可以是协商解除,也可以是法定的事由解除,如果是法定的解除那么必须满足法定解除的条件。合同未履行完毕,如果发现对方违约一般是会要求对方按照约定履行,如果协商不成则在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解除合同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未到履行期限,当事人是可以在协商一致的情形下解除合同。如果符合约定或者法定的解除条件,也可以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
未约定履行期间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并不是解除合同的情形,当事人可以补充约定履行期限。但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依法应受法律保护。 如果双方在合同中
2021.02.12 116 -
民法典中合同未到履行期可否解约
《民法典》中合同未到履行期可以通过协议解约或法定解约,有约定解除条件的,条件成就时,合同解约。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合同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约定解除是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
2021.03.26 121 -
合同到期未履行可否解除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
2021.04.06 177
-
未到履行期的合同怎样解除,有哪些相关规定
未到履行期的合同可以一方与另一方协商一致进行解除,或者在合同中约定或法定的解除条件发生后向另一方送达解约通知,自通知到达对方时,双方依法解除合同。
2023-08-29 15,340 -
合同未到履行期可否解约
可以。合同的解除可以是协商解除,也可以是法定的事由解除,如果是法定的解除那么必须满足法定解除的条件。合同未履行完毕,如果发现对方违约一般是会要求对方按照约定履行,如果协商不成则在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解除
2022-06-28 15,340 -
2022年合同未到履行期可否解约
可以。合同的解除可以是协商解除,也可以是法定的事由解除,如果是法定的解除那么必须满足法定解除的条件。合同未履行完毕,如果发现对方违约一般是会要求对方按照约定履行,如果协商不成则在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解除
2023-01-04 15,340 -
未约定保证期间合同履行期是多久,有哪些相关规定
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按照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应当由保证人与债权人协商确定,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023-09-03 15,340
-
01:04
未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有哪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未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双方当事人鉴定合同后,一方
807 2022.04.15 -
00:59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如何解除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话,当事人想要解除合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1、当事人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双方协议解除合同;2、当事人可以达成补充的约定,按照约定解除合同;3、当事人可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单
1,954 2022.05.11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77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