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竞业禁止的是哪些情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的条件如下: 1、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连续三个月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有权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2、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自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算; 3、竞业限制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4、竞业限制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5、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其他岗位不适用竞业限制。 6、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是必要内容,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7、竞业限制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竞业禁止常见问题:用人单位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以外的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竞业禁止期限超过二年;用人单位未存在应当保密的事项;其他。
在符合下列条件的情况下竞业禁止有效: 1.雇主必须给予雇员合理的经济补偿。 2.竞业禁止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3.竞业禁止协议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 4.单位应当确实拥有特定的商业秘密,且在合同中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不能把一般的商业信息、知识技能和经验作为商业秘密。 5.竞业禁止合同应明确竞业限制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 6.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应当限制在接触、了解或掌握企业商业秘密人员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围内。
-
哪些情况下适用竞业禁止?
竞业禁止的适用范围为: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2020.02.13 116 -
哪些情况下竞业禁止有效呢
在符合下列条件的情况下竞业禁止有效: 1.雇主必须给予雇员合理的经济补偿。 2.竞业禁止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3.竞业禁止协议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 4.单位应当确实拥有特定的商业秘密,且在合同中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不能把一般的商业信息、
2020.08.12 113 -
-
竞业禁止有效的情况有哪些?
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的条件如下: 1、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连续三个月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有权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2、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自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算; 3
2022-07-04 15,340 -
竞业禁止有效的情况有哪些
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的条件如下: 1、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连续三个月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有权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2、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自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算; 3
2022-11-12 15,340 -
竞业禁止的禁止义务有哪些,竞业禁止有哪些禁止义务
竞业禁止一般是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之间约定的,一般就是指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就不能到同行业的单位进行工作,同时也要对本单位的工作内容进行保密。那么竞业禁止的禁止义务有哪些,竞业禁止有哪
2022-06-23 15,340 -
竞业禁止违约金具体是哪些情况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
2022-08-05 15,340
-
01:30
什么是竞业禁止竞业禁止,又可以称为“竞业限制”、“竞业回避”或者“竞业避让”;一般是针对公司法中所规定的公司内高级管理人员,例如董事长、经理等等不得在在职期间或离职后约定的期限内,自行或与他人合作经营与其所就职的公司同类型的相关业务。 在合同法中,竞业禁
1,601 2022.04.17 -
01:14
什么情况下禁止结婚法律上对结婚条件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并不是只要两个人愿意就可以结为夫妻的。法律规定的禁止结婚条件有两种情况, 一、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是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对于第一种情况,主要是根据遗传学、优生学等原理,为保证
990 2022.04.17 -
01:08
合同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终止有以下情形的,可以终止合同: 1、双方已经履行了债务; 2、抵销权人行使了债务的抵销权; 3、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债务人按照法律规定将标的物提存; 4、债权人单方面地免除债务人的债务; 5、债权债务归于同一人; 6、其他标志着合同的权利义务关
834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