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管理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三条下列人员可以佩带枪支:(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因工作必需佩带枪支的人员;(二)边防地区、海防地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认为有佩带枪支必要的其他偏僻地区的党政负责干部;(三)省级以上党政机关的机要交通员,边疆地区县、市党政机关和邮电部门有佩带枪支必要的机要通信人员;(四)海关因工作必需佩带枪支的人员;(五)军工工厂的警卫押运人员。第四条下列单位可以配置公用枪支:(一)有配枪必要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科研等单位的保卫部门;(二)有配枪必要的重要财政金融单位和地处偏僻不设武装看守的重要仓库、电台、科研单位;(三)在偏僻地区和海上作业有配枪必要的地质勘探队、测绘队;(四)航行沿海和远洋的客、货、油轮及其他海上作业的工作船;(五)有配枪必要的民航机场和民航飞机。第五条开展射击运动的县以上体育运动委员会,可以配置射击运动枪支。第六条专业狩猎生产的人员和单位,可以佩带和配置猎枪。非专业狩猎人员持有猎枪的,限十八岁以上公民,每人不得超过两支。第七条狩猎生产和科研教学单位、野生动物饲养和畜牧业单位、兽医院需对动物进行麻醉注射的,可以配置注射枪。第八条电影制片厂因拍摄电影需要,可以购置已经淘汰的旧式枪支作道具使用。但除少量效果枪外,其他枪支机件必须进行技术处理,使其不再能用以实弹射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枪支管理法处罚及判刑有以下规定: 1、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罪情节达到严重程度的,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警察使用枪支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
-
运输枪支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如何处罚
违反枪支管理法规定,未经许可制造、买卖或者运输枪支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3.11 287 -
射钉枪管理规定
1.射钉枪的使用,必须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操作,按规定程序操作,不准乱射。 2.要制定从发放、保管、使用、维修等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发现故障时,不能随意修拆。 3.在薄墙和轻质墙上射钉时,对面不得有人停留和经过,要设专人监护,防止射穿
2020.01.02 1,839
-
枪支管理法规定了哪些人可以佩带枪支
第三条下列人员可以佩带枪支: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因工作必需佩带枪支的人员; (二)边防地区、海防地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认为有佩带枪支必要的其他偏僻地区的党政负责干部; (三)省级
2022-02-15 15,340 -
枪支的标准规定有哪些
法律意义上的枪支是指以火药或压缩气体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物质,足以造成人员伤亡或失去知觉的各种枪支。具体包括军用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各种射击枪、有膛线枪、散弹枪、火药枪、麻醉动
2021-12-01 15,340 -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可以判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
2022-06-30 15,340 -
第二十三条人民检察院枪支管理规定有哪些?
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的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务用枪的携带、使用、保管等情况有监督检查的职权。
2022-09-11 15,340
-
01:11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行为人
910 2022.04.15 -
00:54
非法持有枪支罪该如何办理取保经办案机关审查后,同意取保候审的,申请人需向办案机关提供相应的担保:一种是提出保证人担保。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人要提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作为自己的保证人,该保证人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担保被保证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另一种是提供保证金。犯罪嫌疑
929 2022.04.17 -
01:07
法定继承人有哪些规定法定继承人,又可以称为“无嘱继承人”,主要指的是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结合各个国家的继承条例来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通常都是由被继承人血缘关系远近和婚姻关系来确定。 根据《继承法》有关
1,77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