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延误专利法或者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延误专利法或者本条例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可以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因其他正当理由延误专利法或者本条例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可以自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之日2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当事人根据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应当提交恢复权利请求书,说明理由(必要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并办理权利丧失前应当办理的相应手续;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还应当缴纳恢复权利请求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法律也允许当事人申请延展有关期间。
工期发生延误后,承包人应证明延误的理由并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否则就要承担工期延误的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当合同约定的造成工期延误的事由发生时,不应消极等待施工条件的恢复及放任损失的扩大,也不能仅仅口头与发包人进行报告或联系,而应积极采取措施,按合同约定就造成工期延误的事由及时向发包人提出书面报告,及时取得申请工期顺延的签证,并及时收集、固定引起工期延误的其它证据。
-
被处以罚款的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条件有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
2020.11.10 893 -
不可抗力条款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吗
不可抗力条款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具体规定如下: 1、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小于法定范围的,当事人可以依法主张免责; 2、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3、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
2022.05.11 649 -
专利权期限规定原因
专利权期限规定原因是:为了专利权在有效时间内受法律保护。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的法定有效时间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定有效时间为10年。
2020.02.18 248
-
因不可抗力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不可抗力或者不可抗力而致致损害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而耽误《条例》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品种保护办公室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可以向品种保护办公室说明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
2022-03-07 15,340 -
当事人因建材价格变化或者随着建筑材料变化或延误工期延误的,如何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价款实行固定价结算,在实际履行过程中,钢材、木材、水泥、混凝土等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超出了正常市场风险的范围,合同对建材价格变动风险负担有约定的,
2022-03-05 15,340 -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供证据或者拒绝说明理由不明的,应当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
2022-02-10 15,340 -
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付工会经费的,应如何处理
根据《工会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县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直接提起诉讼,要求欠费单位缴纳经费。欠费单位的工会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或者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工会法第四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
2022-02-15 15,340
-
01:45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发明创造一共包括三个种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起算日期均为申请之日。发明创造包括三类,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
4,548 2022.04.17 -
01:14
专利法规定的三种专利专利法规定的三种专利,包括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与其他国家采取对三种类型的专利,分别立法的模式不同,我国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这三种专利用同一部法律规定在一起。三种专利虽然特点不同、申请条件也不同,但是同
3,774 2022.05.11 -
01:45
拒收事故认定书该如何处理当事人拒绝事故责任书的,则任何一方的当事人都可以向法院进行上诉,运用法律的方式来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即使车辆当事人一直拒收,也没办法改变事故认定书的结果。所以,对于事故认定书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应该要提出来,而不是采用拒收的方式。 发生以下情
89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