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是否包括转业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军人的转业费并非夫妻共同财产,需进行分段处理。根据军人婚前兵龄和军衔计算所得的部分,应视为军人的个人财产;而转业费中根据军人婚后兵龄和军衔计算所得部分,则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均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财产具有平等的处理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财产包括夫妻债务,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的共同生活需要,以及对共同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
夫妻间的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是否包括其内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一)
2022.01.27 82 -
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包括哪些?
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包括: 1、立即转移公司流动资金; 2、以故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形式恶意转移公司财产; 3、制造虚假“借款”官司,让配偶承担连带债务; 4、利用股权代持,隐匿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隐藏
2022.05.11 389 -
住房公积金是否包括在夫妻共同财产中
住房公积金包括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中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因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021.06.25 170
-
辞职赔偿金是否包括夫妻共同财产
1、夫妻共同财产不包含辞职补偿金。 2、夫妻一方因解除劳动关系而获得的补偿金或者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等财产都应认定为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因为这部分补偿具有人身属性。
2023-08-12 15,340 -
彩票是否属于共同财产吗?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什么
夫妻的共同财产包括彩票奖金,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彩票中奖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所得的奖金需要跟另一方分割,而不能作为私房钱独自享有。 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
2022-07-18 15,340 -
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住房公积金吗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仍是一种福利,由原来的一次性福利分房改为现在逐月归集的个人、集体、国家共同承担的一种福利转化形式,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住房的长期储蓄,由国家设置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在职工家庭购买、建造
2022-05-05 15,340 -
夫妻双方共同债务是否包括婚前财产
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来偿还,因此夫妻共同债务不及于婚前财产。
2023-01-02 15,340
-
01:13
辞职费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辞职补偿金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辞职补偿金与工资、奖金有明显区别。正常的工资、奖金是对劳动者平时所付出劳动的补偿,而辞职补偿金是针对劳动者辞职这一特定事件而发生的。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的辞职费,是针对劳动者在失去工作后能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继续
646 2022.06.15 -
00:50
婚内购车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婚内购买的车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以下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的除外; 5
632 2022.10.08 -
01:15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是否有权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单方有权处理,但对于重大事项单方无权擅自处理。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遵循以下五种原则: 1、男女平等原则; 2、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
818 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