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分国有资产罪怎么判,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私分国有资产罪应这样判刑: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并且数额较大的,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犯私分国有资产罪,若是存在数额巨大的情形,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刑标准是这样规定的: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并且数额较大的,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判定私分国有资产罪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
2020.04.07 121 -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如何判罚的
对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处罚是:数额较大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11.12 121 -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如何认定的
首先,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判定: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
2020.09.30 92
-
私分国有资产罪既遂如何判刑,法律怎么规定的
私分国有资产罪既遂的判刑标准: 1、单位犯本罪数额巨大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一般情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8-14 15,340 -
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如何判刑
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一款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2022-07-29 15,340 -
私分国有资产罪如何量,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量刑规定是:违法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11-17 15,340 -
刑法规定如何判处私分国有资产罪
私人分配国有资产罪是指国有机构、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集团、违反国家规定,以公司名义将国有资产集团私人分配给个人,金额较大的行为。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2021-10-22 15,340
-
01:02
侵占国有资产罪怎么判
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判刑如下: 1、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
1,138 2022.10.08 -
00:47
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2021
彩礼钱法律的规定如下:彩礼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明确为缔结婚姻关系的赠与,应属于受赠方个人财产。对于双方没有结婚的,应当返还彩礼。已经结婚又离婚的,原则上彩礼不再返还。女方提出离婚彩礼不一定需要退,有权提出彩礼退还的情形具
8,222 2022.04.17 -
01:05
2021年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彩礼钱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2、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
1,11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