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育不给孩子教育费起诉有用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在确定关系方面,如果是女方抚养孩子的,那么女方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证据。如在法庭上,男方不认可关系,女方可当庭要求进行亲自鉴定,如果男方拒绝进行亲子鉴定,法院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判决男方支付抚养费。假若男方已经支付过一段时间抚养费,如果是用银行划款的方式,划款的单据也可以作为间接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婚生育不给抚养费的起诉方式:当事人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案件。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案件后,进行审理、判决、执行。对拒不履行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有关抚养义务的当事人,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措施。
-
离婚后子女教育费用给吗
离婚后子女教育费用给。因为子女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021.04.14 91 -
离婚后孩子教育费
离婚子女抚养费教育费规定有一方抚养的子女,另--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不直接抚养-方的给付标准,有固定收入的应为月总收入的20%--309%;负担两个以
2021.02.27 132 -
离婚后孩子是否要有教育费用?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方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法律规定的抚养费标准为:父母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主要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021.02.16 150
-
未婚生子不给孩子教育费起诉有用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7-29 15,340 -
未婚生育不给孩子教育费可以起诉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8-14 15,340 -
未婚生子不给孩子教育费能起诉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8-02 15,340 -
未婚生育不给孩子教育费怎样去起诉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7-25 15,340
-
01:20
未婚子女的抚育费给多少
首先,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生活和教育等费用。总体而言,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取决于父母的收入水平、当地生活水平、子女数量和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标准如下:1、如果当事人有固定
794 2021.03.24 -
01:22
未婚先孕违反计划生育吗
首先,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的。在我国,未婚先孕是不违反计划生育的,未婚生子才违反。但是,如果未婚先孕,在给非婚生子女办理准生证和户口
7,339 2022.04.17 -
00:57
生育险和生育津贴可以一起报销吗
生育险和生育津贴是否可以一起报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法律明确规定,生育险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用人单位已经帮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职工生育后,应当享受相应的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报销生育医
7,43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