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息放贷属于什么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高息放贷刑法没有具体的罪名规定,但是我国刑法中规定了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相关延伸】 问:放贷超过多少人属于违法? 答:没有人数的规定,个人向多人放贷,都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民法典的约束和保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高息放贷属于什么罪名
高息放贷如果构成犯罪的,属于非法经营罪,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此罪。
2020.11.29 210 -
放高利贷属于什么罪
高利贷涉嫌的犯罪类型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如下: 1、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标准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涉嫌高利转贷罪: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金额较大;
2022.04.14 1,194 -
放高利贷属于什么罪
放高利贷涉嫌的罪名种类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具体如下: 1、一般的放高利贷行为,达到一定标准,可以构成非法经营罪; 2、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
2020.09.02 247
-
高息放贷属于什么罪
放高利贷是什么罪要看放贷的主要形式,主要是: 1、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数额较大的构
2023-05-26 15,340 -
高息放贷属于什么罪名
放高利贷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 1、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2023-04-25 15,340 -
放高利贷属于什么犯罪行为
个人放高利贷通常不触犯刑法,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民间借贷中私人放高利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
2022-06-01 15,340 -
行为人放高利贷属于什么罪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
2022-04-13 15,340
-
01:14
民间放贷属于高利转贷罪吗行为人实施的民间放贷行为,是否涉嫌触犯高利转贷罪,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借款人。这里的借款人可以是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也可以是自然人;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人必须有以转
1,823 2022.04.17 -
01:22
银行卡套现属于什么罪银行卡套现属于非法经营罪。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通过ATM或银行柜台等正规渠道提取现金,而是通过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以虚假消费的名义,采用套现的方式恶意透支,取得现金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以涉案金额大小认定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银行卡套现的判刑
5,264 2022.10.12 -
01:35
放高利贷犯的是什么罪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中,并没有将放高利贷定性为犯罪。一般而言,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不会构成犯罪。 但是放高利贷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借款人与借出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没有约定利息。借款人
23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