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人在保管期限内可以解除保管合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没有任意解除权。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九条规定,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 当事人对保管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请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九条 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 当事人对保管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请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没有任意解除权。根据有关规定,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当事人对保管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请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
保管人是否享有任意解除权需要看具体情况,没有约定保管期间保管合同的保管人享有任意解除权,约定了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只有寄存人拥有任意解除权。
-
未约定保管期间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有解除权吗
保管合同的寄存人,如果保管合同无固定期限的,保管人也有任意解除权。所谓任意解除权,是指不需要以对方违约为理由而主张解约的解除权。任意解除合同,即不符条件的合同解除,它不以当事人违约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单独解除合同。任意
2021.03.23 108 -
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包括任意解除权吗?
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是不包含任意解除权的,只能通过法定程序去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自动解除;合同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法律其他规定。
2021.04.27 120 -
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包含任意解除权吗
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没有任意解除权,任意解除合同不以当事人违约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单独解除合同。 任意解除权应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在合同中自由约定。如果保管合同无固定期限,保管人享有任意解除权。但是如果约定了保
2021.01.28 102
-
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含有解除权吗
保管合同中约定了保管期限的,不包含任意解除权。对于当事人约定了保管期限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请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根据《民法典》第
2022-06-05 15,340 -
保管期内的保管合同有解除权吗
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没有任意解除权。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九条规定,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当事人对保管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
2022-06-04 15,340 -
保管期限内的保管合同包括任意解除权吗
保管合同中约定了保管期限的,不包含任意解除权。对于当事人约定了保管期限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请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根据《民法典》第
2022-07-11 15,340 -
保管合同中约定期限可以解除吗
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没有任意解除权。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九条规定,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当事人对保管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
2022-07-02 15,340
-
00:56
保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吗
对于寄存人而言,保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但对于保管人来说,只有没有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保管人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在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任
1,748 2022.04.15 -
00:49
保管合同有任意解除权吗
没有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合同双方均有任意解除权。有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只有寄存人有任意解除权。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按照对方的要求返还该物的合同。任意解除权是指,该合同完全可以因一方当事人的意愿而解除,属于形成权
2,013 2022.05.11 -
01:15
保管合同纠纷怎么解决
出现保管合同纠纷时,从解决纠纷的方式上来讲,有以下两种方式: 1、协商解决,比如,违约方主动和受害方联系,向其说明违约的原因,以取得对方的谅解,或者受害方在发现对方的违约行为之后,及时和违约方联系,与对方协商以合理的解决纠纷。 2、找第三方
1,1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