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生效与失效时间概述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的时间效力解决的是刑法何时开始生效以及其适用范围的问题,其中包括生效时间、溯及力和限时法效力。 从我国刑事立法实践来看,刑法的生效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后一段时间才生效。 刑法失效时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原有法律效力终止或废止;二是新法实施后使原有法律自然失效。 根据《刑法》第十二条,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则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则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此外,本法施行以前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在当时的法律仍然有效。
《刑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生效时间,是指合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合同的生效,原则上是与合同的成立一致的,合同成立时就产生效力。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也就是说,某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要经过特别程序后才产生法律效力,这是合同生效的特别要件。
-
要约生效的时间与失效情形是什么
一、要约生效的时间、要约生效的条件 1、要约生效的意义 要约生效后相对人才有取得承诺的资格。 要约生效之前,相对人没有取得承诺的资格(承诺的对象必须是正在生效的要约)。 2、要约生效的时间 对不特定人的要约:一经作出即生效。 例如:构成要约
2024.06.17 29 -
有法律效应的合同生效后多长时间失效
满足法定条件会失去效力。合同判决后只有在无效、被撤销、解除条件成立时或期限到达时才会失去法律效力。 合同丧失法律效力的情形是比较多的,不同的情形失效时间不同,例如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2021.03.10 166 -
劳动仲裁生效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
劳动仲裁生效如下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四十七条的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2024.05.21 24
-
简述刑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是从公布之日起生效或公布后间隔一段时间才生效。刑法的失效时间通常是由立法机关明文宣布原有法律效力终止或废止或是新法的施行使原有法律自然失效。
2023-06-15 15,340 -
法律对于时效的规定概述
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的法定期间。即当事人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如果不向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就丧失了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仲裁时效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殊仲裁时效。按照法
2022-10-26 15,340 -
简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届满并不消灭当事人的实体权利;除斥期间的届满则使权利人的该项实体权利消灭。(2)制度目的不同。诉讼时效目的在于否定原来的关系,维护新的关系,除斥
2021-12-15 15,340 -
简述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与中断。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包括: (1)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 (2)其他障碍: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②继承开始
2022-10-05 15,340
-
01:31
欠条多长时间失效欠条在债务人还清债款之时失效,在此之前,债权人均可以欠条为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但是,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迟
10,953 2022.04.17 -
01:24
债权转让生效时间通常情况下,债权转让从当事人订立时起,即成立并生效。 生活中,常常会需要借款或出借款项,并且有时债权债务也会进行转让,从实质上来说,债权转让协议是合同的一种,若债权转让协议本身并无关于生效的限制,则从双方订立时起即成立并生效。 但是,债权转
1,410 2021.07.05 -
00:57
欠钱多长时间失去诉讼时效欠钱过了三年的诉讼时效后,就会失去诉讼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三年。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另有规
2,34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