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立约定金与成约定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立约定金与成约定金的区别 立约定金一般是在订立合同前所缴纳的款项,这也就保证了合同的签订,交易的完成,利用立约定金来约束和监督对方,使之合同更有效力性。 立约定金:立约定金常常与预约合同并存,是指在合同订立前交付,目的在于保证正式订立合同的定金。合同的订立需要一个过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的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比较短,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在一些标的额比较大的民事交易中。当事人为订立合同已经作了必要的准备,相互间对于合同的内容已经基本取得了一致,但因为存在一些未定情形,合同一直未能订立,当事人又不愿意许诺成立合同,于是采用立约定金来实现当事人间的相互信任,以求最终成立合同,完成交易。 如果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交付定金的一方当事人拒绝订立合同的,将丧失定金;如果接受定金的一方当事人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所以,立约定金的目的在于确保当事人能够最终订立合同,立约定金也可以防止当事人利用订立合同的机会恶意磋商。在某些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能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隐瞒重要的信息,或者编造信息,误导对方当事人,使对方当事人以为与其订立合同比较有利,而该方当事人却始终不与其订立合同,因而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在约定了立约定金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一方最终放弃了订立主合同的机会,不论其主观上是恶意还是过失,都将适用定金罚则,这样就可以促使事人更加谨慎地、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易。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损失和违约金不可以同时要。如对同一违约事实同时适用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那么赔偿的数额将超过造成损害的数额,此时之违约责任则具有惩罚性,不符合“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因此,我们认为,对同一违约事实不能同时主张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
如何与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进行约定?
合同违约金的定方法: 1、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具体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具体数额的上限为订立合同时可以约见或应当预见因违约造成的损失30%; 2、当事人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2021.04.05 155 -
如何看待违约金与定金并存
1、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并存,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也就是说,定金与违约金不能同时适用,只能选择适用。 2、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2021.03.02 103
-
违约定金,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解约定金,证约定金的区别
立约定金一般是在订立合同前所缴纳的款项,这也就保证了合同的签订,交易的完成,利用立约定金来约束和监督对方,使之合同更有效力性。 立约定金:立约定金常常与预约合同并存,是指在合同订立前交付,目的在于保证
2024-08-23 15,340 -
与违约金能否并用,如何区分定金与预付款?
一、定金与违约金能否并用定金是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依法或依当事人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的前后,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定金是一种债的担保形式,其担保作用是通过
2022-10-30 15,340 -
订金赔偿问题中约定违约金和定金如何区分
违约金与定金不能同时适用,但不是绝对,在某些情形下可能存在违约金与定金并罚的局面,需要看实际情况,当有约定三金时,在选择的方式时,最好都对这几种方式的结果做个估算,选择对己方有利的方式,保障最大的利益
2023-05-29 15,340 -
成约定金如何适用?
成约定金是指合同成立要件的定金,与要物合同之物的交付,作用相同。(因其未见有“定金罚则”,故实际非债的担保。)司法解释第116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主合同成立或者生效要件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未
2023-06-12 15,340
-
01:09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如何判决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由违约方支付给对方一定金额的货币。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另一方当事人依然可以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违约一方承担继续履行、采
2,008 2022.04.15 -
01:16
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额过高如何处理
在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那么违约方就可以向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提出予以适当减少违约金的请求。一般来说,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会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之后,对违约金予以适当减少,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违约金数额。需要注意的是,判
1,336 2022.04.17 -
01:00
合同中双方约定的违约金如何起诉
合同双方约定的违约金,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的起诉,需要满足以下要件:原告适格;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受诉法院有管辖权。所以,当事人在起诉时,需要带上身
9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