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2)赔礼道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在适用此种民事责任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3)赔偿损失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法律适用上应类推适用《民法通则》第120条的规定,侵害隐私利益的民事责任方式,应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侵害他人隐私,造成财产损失的,应按照全部赔偿原则,予以全部赔偿。侵害他人隐私,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根据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害人的得利情况,侵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受诉法院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予以酌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明确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内的三种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 如果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受害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如要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请求侵权损害赔偿等。在侵权损害赔偿中,除了物质赔偿外,依法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也是很重要的。 二、行政责任 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 三、刑事责任 对于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未成年人的信件,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关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应负的法律责任是: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未成年人信件,侵犯未成年人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是: 1、受害人可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 2、受害人可以报警处理,依法由公安机关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情节较重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0.10.08 233
-
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应负何法律责任
1、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我国侵害公民 2、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
2022-06-12 15,340 -
侵犯他人隐私权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隐私权受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款、十日以下拘留。《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
2022-10-06 15,340 -
侵犯隐私权要负什么责任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
2022-04-03 15,340 -
侵犯了隐私权,应该付什么法律责任
情节不严重的,不构成犯罪,可以起诉要求赔礼道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
2022-06-24 15,340
-
00:54
未成年多大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满16周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
3,390 2022.04.17 -
01:00
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判行为人实施了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会怎么判需要根据其触犯的具体的罪名来分析。比如,如果侵犯个人隐私,同时满足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话,就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需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2,789 2022.04.17 -
01:07
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侵犯隐私权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那么就可以直接以侵权之诉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1,9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