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债务离婚还能贷款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若该笔债务是原夫妻一方个人债务,即使该债务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则该债务在离婚后仍应由其个人来负责归还,法院在审理中可只列该个人为被告,判决其承担偿还。这种情况应符合以下条件: 1、债务是原夫妻一方个人独自所负,其配偶及其子女都不知道,也不同意,更没有与其一同前往借债 2、借到的款项或所负的债务,都由其个人使用,且用于其私人为目的,而没有用于家庭的有关开支。如将该款用于赠与,或请其朋友吃喝玩乐,或用于赌博、吸毒等 3、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款系个人独自所借(如个人出具借据等)及用于其个人使用。在诉讼中,证明系个人债务一般应由债权人负举证责任,证明用于其个人使用一般应由其配偶负举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内贷款离婚是不是共同债务要分情况。婚内的贷款应该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经营用的,应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都签字或者一方事后追认会形成共同意思,从而属于夫妻共同所负的债务。如果可以证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借钱但超出家庭生活需要的债务不属于共同债务。
视情况而定。如果该贷款双方均知情,且经未贷款的另一方追认为夫妻共同贷款的,则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离婚也需要双方共同偿还;如果是一方偷偷贷款,且用于个人消费、经营、投资等,另一方不知情也未追认的,则属于个人贷款债务,由贷款房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清偿。
-
婚内贷款离婚还是共同债务吗
婚内的贷款应该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经营用的,应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都签字或者一方事后追认会形成共同意思,从而属于夫妻共同所负的债务。如果可以证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借钱但超出家庭生活需要的债务不属于共同债务。但是即使是夫妻一人的自用借
2022.04.15 2,117 -
2022年贷款不能及时还款怎么办
1、与银行或者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2、终止所有的以贷养贷,寻求家人的理解和帮助。首先不要去以贷养贷,那样只会使网贷越还越多。向家人坦白,争取家人的理解和帮助。 3、面对暴利催收理智应对。 4、了解自己的失信情况,努
2021.02.24 118 -
汽车贷款后剩余债务还能再贷款吗?
车贷债务还在是可以再贷款的,因为办理个人贷款时,银行主要会考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个人征信记录等是否符合条件,不过银行在借款人再贷款时可以会核查借款人车贷的还款情况。
2020.10.16 211
-
2022年债务人还贷款方式
1、一次偿还本金和利息。即: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民间借贷的本金和利息。 2、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即:每个月按约定的日期偿还一定的利息,在最后还款日将贷款本金和最后一个月的利息还清。 3、等额本金还款法
2022-11-23 15,340 -
贷款还没还完,有贷款债务可以离婚吗?
首先,银行有贷款夫妻可以离婚,离婚与夫妻原来存续期间的贷款没有关系。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2022-07-22 15,340 -
2022年离婚分割款能代偿对方债务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债务是夫妻个人债务的,由债务人个人的财产偿还,离婚分割的个人财产是不需要清偿对方债务的。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
2022-11-21 15,340 -
2022年贷款的房子还能贷款吗
房子可以用于抵押贷款,这种情况是可以再次申请贷款的。一般来说,这种行为被称为房产二押,但是具体能不能申请通过,就要结合个人的情况(与借款人的年龄、还款能力、薪资水平等都相关)。 申请贷款的金额需要进行
2022-11-14 15,340
-
00:55
贷款离婚债务怎么处理
贷款离婚债务的处理: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
1,337 2022.04.17 -
01:15
夫妻离婚贷款债务怎么处理
夫妻离婚时,不仅会涉及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还会涉及共同债务的承担问题。如果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双方以共同的名义签下贷款的,这时候在离婚时,双方就需要就贷款债务的问题达成一致的协议。没有办法达成一致的贷款债务分担协议的,就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
1,530 2022.04.17 -
01:12
以贷还贷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判断该债务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主要依据为: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果确实是为共同生活所承担的贷款,就是共同债务,但是如果仅用于一方的其他消费,则不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此外,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
6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