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公告送达的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

公告送达的司法解释是怎么样的?

2022-10-31 15:5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31回复

专业分析: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能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公告送达是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一般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才能适用公告送达,一般公告期限是60天。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公告送达有三种传统方式:一是在法院张贴公告;二是在受送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三是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公告送达与采用其他送达方式送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受送达人获悉法院送达的公告内容。

律师普法更多>>
  • 公告的送达
    公告的送达

    公告送达是用公开宣告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即视为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采用。方法: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张贴在人民法院布告栏内或公共场所,或者登报、广播、在电视上播映。国内公告送达自发出

    2020.04.30 212
  • 公告送达的公告期
    公告送达的公告期

    法院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公告送达是人民法院送达法律文书的一种,公告送达是人民法院通过公告的方式,将法律文书送达给当事人的,公告期间是60日。

    2020.04.21 25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送达的司法解释,全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法发 (2017)19号。自2017年7月19日开始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7〕19号) 各省、自

    2020.06.07 1,200
专业问答更多>>
  • 司法解释中的公告送达如何理解的最新相关信息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于公告送达的规定:第一百三十八条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

    2022-10-05 15,340
  • 什么是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要求有哪些,公告送达的法定期限是多久

    公告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以公告的方式,将需要送达的诉讼文书的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公告送达有如下要求: 1.公告送达是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所适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2022-03-08 15,340
  • 公告送达流程是怎样的

    法院公告送达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2022-07-02 15,340
  • 公告送达的公告是什么

    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送达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或规则: (1)法院采取公告送达

    2022-03-1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公告送达后多久申请强制执行 01:10
    公告送达后多久申请强制执行

    公告送达后十五日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公告发出后60日视为送达。判决送达后,如为一审判决且未在十五日内提起上诉,则判决生效;如为二审判决,则送达即生效;生效判决立即进入履行期限的计算。在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后仍未履行的,当事人可立即申请强

    5,111 2022.05.11
  • 法律上对拘役是怎么解释的 01:07
    法律上对拘役是怎么解释的

    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较轻的一种处罚制度,在刑法上,处罚制度有5种:1、死刑。2、无期徒刑。3、有期徒刑。4、管制。5、拘役。拘役与拘留不同,拘役主要适用于刑法,是短期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让犯罪嫌疑人就近劳动的一种处罚制度,拘役由公安机关在

    1,032 2022.04.17
  •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解释 01:09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解释

    在刑法上没有“伪造公司印章罪”这一项罪名,该罪在刑法的罪名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主要指的是行为人采用伪造、变造、盗取或者买卖、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以及印章的行为,该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 伪造公司印章

    8,891 2022.04.12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