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诈骗,当事人取保候审期限是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取保候审将由法院审理,如果犯罪行为较为轻微,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可能会被判处。 取保候审是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要求某些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作为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视具体情况。取保候审不等于不追究刑事责任,通俗点讲,取保候审就是采取保证的方式,让犯罪嫌疑人、被告回家等待开庭审判。 如果法院经过审理后判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服刑,那么被取保候审人还是要继续服刑的。取保候审的另外一种可能是无罪,从而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公安撤销案件、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法院宣告无罪)。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 第八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取保候审的。
-
涉嫌诈骗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
涉嫌诈骗罪被取保候审的,会不会判刑要根据实际的案情而定,取保候审本身于是否会判刑并没有直接联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
2020.11.03 15 -
涉嫌诈骗取保候审坐牢几率大吗
1、取保候审后,坐牢的几率应当根据实际的犯罪事实而定,不存在犯罪事实的不需要坐牢,存在的肯定要坐牢。取保候审只是我国强制措施的一种,能够办理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不用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如果经过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却有犯罪事实
2020.07.23 27
-
在取保候审期间又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会判多久
在刑法 第一百七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2023-11-04 15,340 -
涉嫌诈骗进看守所好久可以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跟送进看守所的时间长短没有必然联系,需要看嫌疑人是否有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视情节而定,情节越严重的越难取得取保候审,但是对一些特殊原因的刑事被告人可以批准取保候审,一般为递交申请3日内作出答
2023-09-03 15,340 -
涉嫌诈骗取保候审会留案底吗
取保候审不一定有案底,取保候审后判刑就肯定有案底。案底就是司法机关的记录犯罪的信息库。《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
2022-04-03 15,340 -
涉嫌诈骗7000元流水能否取保候审?
可以取保候审,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
2023-11-06 15,340
-
01:23
取保候审的期限有多长
大家好,我是110咨询网的特约律师张神兵。取保候审是指法院、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针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有几率判
6,090 2022.04.17 -
01:29
同意取保候审多久放人
犯罪嫌疑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向公检法办案机关书面提出办理取保候审要求。一般来说,公安同意取保候审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根据情况出具取保候审决定书,决定书作出后送达给犯罪嫌疑人和看守所,送到看守所的时候就放人了。取保候审后,多久可以放人没有
2,830 2022.04.17 -
01:08
什么是涉嫌诈骗罪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对他人的财物进行诈骗的行为。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再次,成立诈骗罪
4,64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