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失踪了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是可以追回的。 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一)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如果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以申请宣告失踪。申请宣告失踪的主体应该是债务人的亲属和利害关系人,债权人属于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以后,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的财产中支付。 (二)债务人失踪不到两年。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我国法律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民法典》第四十条,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玩失踪的,是可以要回欠款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一)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 如果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以申请宣告失踪。申请宣告失踪的主体应该是债务人的亲属和利害关系人,债权人属于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以后,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的财产中支付。 (二)债务人失踪不到两年 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我国法律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如果债务人的情形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之后则由其财产代管人使用失踪人的财产来清偿债务;或者不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也可以通过请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等方式来实现债权。
-
债务人玩失踪借了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如果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可以要回。如果债务人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债权人可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再由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以失踪人的财产来还债;如果不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则债权人可通过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等方式来要回钱。
2021.01.12 120 -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吗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如果债务人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债权人可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再由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以失踪人的财产来还债;如果不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则债权人可通过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等方式来要回钱。
2021.04.28 101
-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债权人可以待债务人宣告失踪后向其财产代管人要求实现债权。
2023-03-10 15,340 -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债权人可以待债务人宣告失踪后向其财产代管人要求实现债权。《民法典》第四十三条规定,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
2023-07-01 15,340 -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能要回来吗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债权人可以待债务人宣告失踪后向其财产代管人要求实现债权。《民法典》第四十三条规定,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
2022-10-18 15,340 -
债务人玩失踪借出去的钱还能否要回来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债权人可以待债务人宣告失踪后向其财产代管人要求实现债权。《民法典》第四十三条规定,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
2022-06-13 15,340
-
01:29
借钱的人失踪了怎么办
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因为被告的躲避,使被告没有出庭的情况很常见。如果借钱的人失踪了,且没有正当的理由拒绝出庭应诉,法院有权进行缺席判决。 如果民间借贷案件没办法与被告取得联系,使得法律文书没有送达到被传唤人手中,则可用公告送达的方式,即在相
2,345 2022.04.17 -
00:56
私人借钱没借条能要回来吗
私人借钱没有借条,能要回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该合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交付借款时生效。没有签订借条,该借款合同也受法律保护,在债务人不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行使催告权要求其履行
2,538 2022.04.17 -
01:02
10年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已经过了十年的欠款是否还能要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在欠款十年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已经超过了民法典规定的三年诉讼时效,如果超过被告将取得诉讼时效的抗辩权,将导致原告败诉的后果。但诉讼时效的抗辩权需要被告自己提出,法院不能主动释明,因此原告
5,486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