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签订后, 未按时缴纳社保, 离职当天可以把押金退回公司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在单位辞职,那么单位要在离职当日结清押金的,不然,劳动者要尽快反映到劳动局解决,申请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签了劳动合同没买社保,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缴纳;协商不成,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举报,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或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满意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不缴纳社保向社保征收部门举报,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
签订劳动合同多长时间可以缴纳社保
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缴纳社保,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020.12.20 239 -
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怎么办?
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的,可以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或者社保机构举报投诉,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属于国家强制性保险险种,任何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
2020.12.25 259 -
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有缴纳社保
无论同用人单位有没签订合同,都应当缴纳社会保险。缴纳社保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没签合同和交保险其实是两回事,没签合同仍然可以缴纳社保。法律规定,只要劳动关系存在,企业就要履行劳动法规定的各项义务。不积极履行的,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所以
2020.12.01 2,308
-
劳动合同签订后,未按时缴纳社保,离职当天可以把押金退回公司吗
劳动者在单位辞职,那么单位要在离职当日结清押金的,不然,劳动者要尽快反映到劳动局解决,申请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
2022-04-13 15,340 -
劳动合同如果未按时缴纳社保,可以把押金退回公司吗?
劳动者在单位辞职,那么单位要在离职当日结清押金的,不然,劳动者要尽快反映到劳动局解决,申请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
2022-04-12 15,340 -
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时缴纳社保
该公司的做法严重违反法律规定,1、劳动合同应一式两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持一份,你可以要求公司返还一份合同原件给你;2、公司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交纳五险;3、法定节假日赢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所以,
2022-03-28 15,340 -
劳动合同签订后, 公司以未按时缴纳社保为由辞职, 需要提前30天通知
不需要提前30天,即刻就可解除劳动关系。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
2023-02-13 15,340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31 2022.04.17 -
01:20
签订购房合同定金可以退吗
签订购房合同的定金一般是不退的。这是因为在买卖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后,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支付房款和交付房屋的义务,定金直接折作房款,在房款总额中予以扣除。而如果买方在签完购房合同后后悔了,由于之前卖方为了与买方签订合同付出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成本
1,075 2022.06.22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