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未遂罪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必须符合3个条件;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敲诈勒索未遂的数额认定与敲诈勒索既遂的数额认定是一致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就构成了犯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行为人合伙对他人进行敲诈勒索未遂的,定敲诈勒索罪,合伙敲诈勒索未遂人民法院可以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的量刑需要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的情形作出。
-
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和未遂
判断敲诈勒索罪既遂还是未遂,应以犯罪人是否实际取得他人财物为标准。如被害人已按犯罪人的要求将财物交付于特定的地点或交付于犯罪人所指定的特定的人,但犯罪人尚未前往取得就被抓获的情况,由于被害人是按犯罪人指定的地点或人进行交付的,故仍应视为犯罪
2020.06.29 131 -
敲诈勒索罪未遂的认定
在行为人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实施了敲诈勒索他人较大数额钱财的行为后,犯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已具备,如果因此非法取得受害人的财物,就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或者
2020.07.23 127 -
敲诈勒索未遂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敲诈勒索未遂犯罪数额的认定是: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020.11.03 135
-
敲诈勒索未遂如何认定
敲诈勒索未遂犯罪数额按照敲诈的数额从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
2022-06-22 15,340 -
敲诈勒索未遂如何认定?
敲诈勒索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未遂必须符合3个条件;(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实施敲诈
2022-05-10 15,340 -
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如何认定?
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了恐吓、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虽然产生了恐惧,但并未交出财物
2022-07-01 15,340 -
敲诈勒索未遂如何定罪
构成。敲诈勒索未遂属于犯罪未遂。根据刑法规定,未遂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
2021-12-05 15,340
-
01:02
敲诈勒索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或要挟等方法,强行索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一种常见的侵犯财产型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法条文仅仅是对敲诈勒索罪作出简单罪状的形式规定。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如下: 1、主体方面,
571 2022.11.21 -
01:04
犯敲诈勒索罪如何减刑
犯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在监狱中积极悔罪或者是立功等行为,来争取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
1,226 2022.04.17 -
00:48
敲诈勒索既遂标准
敲诈勒索既遂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四个方面,具体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
1,8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