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转贷罪到底是如何规定的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量刑标准1、自然人犯本条所定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2、单位犯本条所定之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适用上述罚金刑时,对“违法所得”应如何认定是借款人高利转贷所取得的利息,还是借款人高利转贷所得利息与其应支付金融机构贷款利息之差我们认为,本条立法之原意,在于惩戒借款人的转贷牟利行为,应以后者理解为妥。相关说明一、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具有信贷资格、已获得信贷资金的个人或单位。这一点对确定本罪十分重要。如何确定本罪意义上的“借款人”,可以参阅1996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二、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以转贷牟利为目的。三、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管理秩序以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四、本罪的外在表现特征为:借款人在依正常程序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以转贷为目的,将贷款高利转贷他人。五、本罪结果犯,有非法获利并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具体标准待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符合下列要件认定构成高利转贷罪: 1、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放及利率管理秩序。 2、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借款人,即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3、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而且以转贷牟利为目的。
-
高利贷转贷罪如何认定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将套取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将套取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以高于银行的利率转贷他人,获取非法利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
2020.04.07 180 -
高利贷是如何规定的?
高利贷的相关规定为: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即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偿还。
2021.03.22 122 -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时效的规定如下: 1、犯本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五年; 2、犯罪数额巨大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十年。
2020.07.07 177
-
如何认定高利转贷罪,如何认定高利转贷罪
依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高利转贷罪量刑标准:自然人犯本条所定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2-07-07 15,340 -
如何界定高利转贷罪中的呢?
你咨询的如何界定高利转贷罪中的怎么认定高利转贷罪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放及利率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
2022-07-24 15,340 -
高利转贷罪高利要如何处理的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目前高利转贷行为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行
2022-07-31 15,340 -
高利贷的利率到底是多少呢?
1、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银行同类贷
2022-05-01 15,340
-
01:21
高利转贷罪的认定
如果犯罪嫌疑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高利转贷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高利转贷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
3,261 2022.04.15 -
01:09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时效
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时效为十年。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追诉时效是根据具体罪行的法定最高刑确定的。如果法定最高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五年; 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年; 如果法定最高刑
2,470 2022.04.15 -
01:03
高利贷如何处理
在我国,民间高利贷并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实践中,放贷者大多会使用违法的行为来催收。建议当事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借取贷款。出现矛盾的时候,应当及时寻求警方的帮助,尽量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具体来说,根据民法典第680条的规定,国家
1,6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