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院批捕会通知家属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检查院批捕不会通知家属,但是如果被羁押,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二百零二条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检察院批准逮捕是可以视具体情况酌情决定是否通知其家属。在检察院批捕后直接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的情形下,不会通知家属,但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程序后,依法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作出的规定:在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来执行逮捕行动。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至看守所进行羁押。
检察院批捕后直接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不会通知家属,但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程序后,依法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家属。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也就是说,侦查机关在抓获嫌疑人后,如果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可不通知家属。广东、浙江沿海发达地区抓起来的嫌疑人60%是流窜犯,流窜犯可以认定为无法通知,现行的刑诉法规定,“有碍侦查和无法通知的就不通知了”,有碍侦查并没有限定案件范围,使所有案件都可以说以“有碍侦查的理由”而不通知家属了。综上所述,检察院批准逮捕,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通知家属。
-
-
检查院法院批捕,会通知家属吗
批捕是要通知公安机关而不会通知家属的。但是逮捕后会通知家属。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
2020.12.30 100 -
检查院下批捕令会通知家属吗?
如果批捕会通知嫌疑人家属。除无法通知家属的,公安机关应当在逮捕嫌疑人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将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执行时公安机关在逮捕嫌疑人时要开具逮捕证。
2020.03.29 294
-
检查院批捕会通知家属吗
检察院批捕不会通知家属,但案件会移交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逮捕后,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
2022-06-01 15,340 -
检察院批捕会通知家属吗?
检查院批捕不会通知家属,但是如果被羁押,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2022-06-05 15,340 -
检察院批捕会通知家属吗?
检察院批捕不会通知家属,但案件会移交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逮捕后,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
2022-06-07 15,340 -
检察院批捕会通知家属吗
检察院批捕不会通知家属,但案件会移交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逮捕后,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
2022-05-12 15,340
-
01:18
检察院批捕后还可以取保吗犯罪嫌疑人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只要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例如,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婴儿的,如果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可以取保候审。 对于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辩护人向检察院申
1,742 2022.04.17 -
00:52
检察院批捕后多久判刑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若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检察院作出批准逮捕申请后,在侦查阶段,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为两个月,最长七个月;侦查终结后案件进入检察院的审查起诉阶段,该阶段一般持续一个月,案件情形复杂的最长可以延长至两个半月;检
6,392 2022.04.15 -
01:24
批准逮捕后家属如何做家人被逮捕后,家属必须尽快为被拘留的家人委托辩护律师。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与当事人见面,了解案情提供法律援助,阅读案卷,获取有
7,3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