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定罪条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最高院坚持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严格掌握和统一死刑适用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对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依法开展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促进因民间纠纷激化导致犯罪的案件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谅解协议,尽量依法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 2.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是犯罪的性质极其严重、犯罪的情节极其严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极其严重的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情节恶劣的;强奸多人的;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的;2人以上轮奸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 死刑的适用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即所犯罪行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别严重和情节特别恶劣的。 2、死刑案件判决后,必须经过复核程序核准。
-
死刑主刑的条件是什么
死刑,是严格控制的,他只适用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所谓“罪行极其严重”,是指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极其严重和情节特别恶劣,即使是这样,如果不是必须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因此,要判处死刑的,在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行为法
2020.03.03 105 -
拐卖儿童定死刑的条件是什么?
拐卖儿童定死刑的条件如下: 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主要分子; 2、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3、奸淫被拐卖的妇女; 4、诱骗、强迫被拐卖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妇女卖给他人强迫其卖淫的; 5、以出卖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麻醉绑架妇女、儿童
2022.04.14 175 -
死缓定为减刑是什么条件
限制减刑条件如下: 1.累犯前罪是被判处十年以上徒刑的。 2.累犯前罪所犯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 3.累犯前罪数罪并罚的。 4.犯《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之一,存在数罪的
2020.09.20 111
-
什么是死刑?死刑适用条件是什么?
死刑又称极刑、处决、生命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惩罚之一,是指行刑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结束犯人的生命。 适用死刑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犯罪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即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特别严重,情
2021-11-09 15,340 -
《刑法》的死刑条件,它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犯罪极其严重的罪犯。对应当判处死刑的罪犯,不必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并宣告缓期两年。 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外,死刑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缓期执行死刑的,可
2021-12-12 15,340 -
死刑刑罚和死刑条件是什么?
1、最高法院坚持将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严格掌握和统一死刑适用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犯罪分子。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需要立即判处死
2021-11-20 15,340 -
死刑是什么条件,死刑判无期徒刑的条件有哪些
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严厉处罚,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处罚方式。还介绍了被判无期徒刑的人改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什么等法律规定,有朋友又问,判无期徒刑的条件是什么?今天我们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
2021-11-20 15,340
-
00:57
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判缓刑的条件如下:第一,犯罪分子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犯罪情节轻微。第三,犯罪分子具有悔罪表现。第四,犯罪分子没有再犯危险性,而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不利影响。但是,对于是累犯或者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
4,647 2022.04.17 -
00:45
聚众斗殴罪认定条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为:1、客体:社会公共秩序;2、主体:自然人;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聚众斗殴的行为;4、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聚众斗殴罪只惩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或者积极
1,315 2022.04.17 -
01:06
绑架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绑架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犯罪嫌疑人绑架他人,既可能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生命权利、健康权利,也可能侵犯公私财产权; 第二,在客观方面,本
2,09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