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抗辩反限制是什么意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票据的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保障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也会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票据流通的正常秩序。票据抗辩权与民法上的抗辩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民法上一般抗辩权随债权转移而一同转移,每增加一次流转,就产生新的抗辩。而这种制度设计不利于债权的实现,同时也有悖于票据的流通性,因此,《票据法》规定了人的抗辩的切断原理,即除了法定的特殊情形以外,票据抗辩不随票据流通而移转,只限于直接当事人之间有效。抗辩切断原理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票据抗辩的限制。 对票据抗辩权进行限制,世界各国票据法都有类似规定。纵观中外票据法,对票据抗辩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与持票人的前手间存在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二)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间所存在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三)对于非善意取得票据者和无代价或者以不相当代价取得票据者的抗辩,票据债务人负举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票据抗辩限制主要是票据抗辩中的人的抗辩,一般限制在直接当事人之间适用,对直接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不能适用。 由于不能对抗非直接当事人,所以又被称为对人抗辩的切断。票据抗辩限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票据债权的保障。
票据抗辩权的反限制制度,指为了防止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对票据抗辩权作出的限制。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
什么是票据抗辩的反限制
票据抗辩限制主要是票据抗辩中的人的抗辩,一般限制在直接当事人之间适用,对直接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不能适用。 由于不能对抗非直接当事人,所以又被称为对人抗辩的切断。票据抗辩限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票据债权的保障。
2020.04.15 154 -
票据抗辩的反限制
票据抗辩权的反限制的意思是:为防止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对票据抗辩权作出的限制。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2020.06.05 116 -
票据抗辩权行使限制
票据抗辩权行使的限制:第一,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第二,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在票据法律关系中,持票人取得票据若有重大过失,即不能享有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履行债务若有生大
2020.10.09 131
-
票据抗辩中: " 反限制" 是什么意思?
票据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保障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也会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票据流通的正常秩序。票据抗辩权和民法抗辩权最主要的区别是民法一般抗辩权随债权转移而转移,每
2021-10-27 15,340 -
票据抗辩的反限制是什么意思
票据的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保障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也会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票据流通的正常秩序。票据抗辩权与民法上的抗辩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民法上一般抗辩权随
2022-09-03 15,340 -
票据抗辩中的反限制是什么意思
票据的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保障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也会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票据流通的正常秩序。票据抗辩权与民法上的抗辩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民法上一般抗辩权随
2022-08-30 15,340 -
票据抗辩的反限制的意思
票据的抗辩是为了防止不法行为,保障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票据抗辩权的不当行使,也会损害票据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票据流通的正常秩序。票据抗辩权与民法上的抗辩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民法上一般抗辩权随
2022-08-30 15,340
-
01:07
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抗辩权,指的是妨碍他人行使权力的一种对抗性权利。在实践中,大部分的抗辩权的目的在于拒绝对方的请求,使对方的请求权无法实现。比如:不安抗辩权,指的是如果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如果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已经丧失履行能力,或者有不
9,304 2022.04.17 -
01:23
后履行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在法律上,后履行抗辩权一般指的是在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中所约定的义务时,对方当事人针对这一行为有权利拒绝应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请求履行的一种权利。 此外,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后,有先后履行的顺序,首
1,688 2022.04.15 -
01:22
竞业限制期限是什么意思
由于竞业限制协议会严重限制劳动者的择业权,因此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协议,作出了特别的期限限制。竞业限制的期限就是指,用人单位与离职的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协议时,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期限之内约定具体的期限。具体来说,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
3,99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