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审理案件后发现被告不适格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可以依职权告知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建议原告变更被告。如果原告不同意变更被告,也不申请撤诉的,法院可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1、起诉条件中要求“有明确的被告”,仅仅要求被告明确、确定,虽然被告不适格是程序上的问题,但只有经过案件受理并实体审查后,才能发现被告是否正确,法院审查后认为被告不适格,即原告告错了人,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2、最高法《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第1款规定:“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在民事诉讼中,原告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可参照该条的规定修改民事诉讼法,可由法院主动依职权告知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建议原告变更被告。如果原告不同意变更被告,也不申请撤诉的,法院可依照法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告主体不适格的,应当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避免法院诉讼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法官在被告主体不适格时,可以向原告释明,建议其申请变更适格被告,由法院通知变更后的适格被告参加诉讼,进一步开展审理活动。如果原告拒绝变更被告的,则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
法院审理离婚案件被告不出庭怎么办
被告不到庭会被传唤,甚至拘传。离婚案件一方起诉离婚,如另一方不应诉,不会单方判离婚。离婚诉讼需要双方当事人一起出庭参加,被告不应诉,再经过法院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庭前提,可以依法拘传当事人到庭。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
2022.04.14 128 -
开庭后发现原告主体不适格
在开庭之后才发现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的话,一般法院会做出裁定,即裁定驳回起诉。这是立案之后的处理;而如果是立案之前就发现主体不适格的话,一般法院是不进行立案的,因此法院的处理需要看发现主体不适格的时机。因此立案之前和立案之后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2022.04.16 4,985 -
被告主体不适格该怎么办?
被告主体不适格的处理是: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主体不适格法院仍会受理起诉,因为被体适格并不是起诉需符合条件,所以法院仍会受理进行审理,但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020.02.08 139
-
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不适格怎么办
法院可以依职权告知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建议原告变更被告。如果原告不同意变更被告,也不申请撤诉的,法院可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1、起诉条件中要求“有明确的被告”,仅仅要求被告明确、确定,虽然被
2022-10-06 15,340 -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有立功情节怎么处理?
刑事案件被告人的立功情节庭审时需要提及。 被告人的立功情节属于罪轻的证据,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对被告人有罪、罪重、罪轻的证据都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2022-08-05 15,340 -
被告人发现法院立功案件怎么处理?
1.刑事案件被告人的立功情节庭审时需要提及。 2.被告人的立功情节属于罪轻的证据,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对被告人有罪、罪重、罪轻的证据都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 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
2022-07-13 15,340 -
被告当事人不适格,法院发现其适格问题,法院是否会受理和判决败诉
当事人不适格处理分两种情形,第一,在审判程序开始之前法院发现当事人不适格,可以裁定不予受理。第二,在审判程序开始之后发现当事人不适格,裁定驳回起诉。被告当事人适格问题处理跟原告当事人适格问题处理是一样
2022-01-24 15,340
-
00:53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谁审理答案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审判员审理。如果案情复杂的话,可以由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然后共同对这个案件进行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除了法律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所有普通刑事案件的办理,对于这些案件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管。高级人民法院
1,439 2022.04.17 -
01:15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哪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法院内部的各个庭室中的法官审理。在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分别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此外还有专门法院即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在这其中,一般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
1,424 2022.05.11 -
00:53
刑事案件法院证据不足会怎么办
刑事案件包括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不同案件在审判阶段证据不足时情况不同。首先,自诉案件一旦经过开庭进入实体审理阶段,人民法院发现证据不足,应当依法对被告人作出实体判决。以证据不足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而不能裁定驳回自诉人的自诉。其次,在公诉案件
1,46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