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侵吞扶贫款要怎样判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去年11月,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对开展巡察过程中,发现该镇存在民政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的情况,问题线索随后被移交至市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调查组调取港口镇社会事务局历年发放民政扶贫资金的流水清单等资料逐条逐项进行核查,事情真相浮出水面。在铁证面前,陈某很快就交代了连续多年侵吞扶贫资金违纪违法事实。据了解,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1月,陈某共作案529次,侵吞“三无人员救济及孤儿津贴”“生活补助金”等14项扶贫专项资金3587万元,占该镇在11年间实际发放专项资金总额的48.56%,就在2017年11月市委第一巡察组进驻港口镇后,陈某仍不收敛不收手,继续侵吞扶贫专项资金11笔共计18.7万元。根据分析,陈某可能会被判。挪用公款罪量刑: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院长侵吞扶贫款会涉嫌挪用特定款物罪,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犯此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话,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院长侵吞扶贫款涉嫌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院长侵吞扶贫款应如何定罪量刑
院长侵吞扶贫款涉嫌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020.06.07 108 -
扶贫贷款怎么还款
精准扶贫贷款一般采用的是到期还款的方式,也就是大家到期以后将贷款还清,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具体还款方式,要看借款人与放款机构是怎么约定的。只要大家能够做到按时足额还款,那么就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2021.03.13 501 -
精准扶贫骗局怎么判刑
精准扶贫骗局骗取被害人财物达到三千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2020.12.30 438
-
院长侵吞扶贫款怎么判刑
去年11月,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对开展巡察过程中,发现该镇存在民政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的情况,问题线索随后被移交至市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调查组调取港口镇社会事务局历年发放民政扶贫资金
2022-09-08 15,340 -
院长侵吞扶贫款应该如何判刑
去年11月,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对开展巡察过程中,发现该镇存在民政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的情况,问题线索随后被移交至市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调查组调取港口镇社会事务局历年发放民政扶贫资金
2022-09-16 15,340 -
怎么办院长侵吞扶贫款该怎么判刑
去年11月,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对开展巡察过程中,发现该镇存在民政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的情况,问题线索随后被移交至市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调查组调取港口镇社会事务局历年发放民政扶贫资金
2022-09-08 15,340 -
侵吞扶贫款怎么判刑
去年11月,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对开展巡察过程中,发现该镇存在民政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的情况,问题线索随后被移交至市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调查组调取港口镇社会事务局历年发放民政扶贫资金
2022-09-08 15,340
-
01:06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需要什么手续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需要以下手续: 申请人到乡镇扶贫部门的领取借款推荐表;用户拿着借款推荐表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证;申请人获得贷款证后,持贷款证及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农村信用社审核通过后,借款人需要在信用社柜台
2,747 2022.05.11 -
01:05
职务侵占罪怎样判刑
职务侵占罪,指的是企业单位、公司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捷,将所在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涉嫌金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的判刑标准:企业、公司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捷,将所在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926 2022.04.17 -
01:08
扶贫手册是建档立卡吗
扶贫手册不是建档立卡。有扶贫卡和扶贫手册是扶贫开发对象,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建档立卡标准: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
9,41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