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企业违约金多少是物业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但是违约金是当事人双方在订约时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预先估算,与违约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规定预定违约金,除了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也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的麻烦和当事人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或者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则需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地产企业与业主间违约金一般按照合同标的额的20%处理,造成的损害较大时违约金可以适当上浮,但最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30%。房地产企业与业主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中已约定违约金金额的,可依据合同约定赔偿。
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有的房地产公司因未协调好与按揭银行的合作关系,造成购房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办妥按揭贷款手续,从而无法缴纳后续房屋价款,致使房屋买卖合同难以继续履行,房地产公司因双方协商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而向购房人支付违约金。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购房个人因上述原因从房地产公司取得的违约金收入,应按照“其他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违约金的房地产公司代扣代缴。
-
房地产企业与业主间违约金如何处理
房地产企业与业主间的违约金不能过高或者过低,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021.04.20 106 -
房地产企业与业主间违约金怎样处理
房地产企业与业主间约定违约金的,按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计算,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021.02.28 91 -
开发商不办房产证违约金是多少
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侵害他人财产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有约定的,就根据合同约定计算违约金;合同没有约定的,且实际损失额无法确定的,按照业主已经支付的购房款,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违约金。
2021.02.20 435
-
房地产企业支付的违约金
《企业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解答》([1994]财会字第31号)规定:“企业支付的各种滞纳金、罚款和违约金等,其性质是企业正常营业活动以外发生的支出。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应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上述
2022-07-24 15,340 -
物业费违约金标准是多少
欠交物业费违约金的标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物业合同中就违约金进行了约定时,则遵从约定计算违约金。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
2022-06-07 15,340 -
物业费违约金一般是多少
由于一些原因,业主可能会逾期缴纳物业费。但逾期缴纳物业费很可能会产生违约金,有些时候也叫滞纳金。关于欠缴物业费的违约金计算方法,法律没有明确约定,这主要取决于业主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物业服务合同》。
2022-07-17 15,340 -
开发企业房产税的税率是多少
按照规定,企业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实行从价计征的,税率为 1.2%;从租计征的税率为12%。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1)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的; 应纳税额=
2022-06-05 15,340
-
01:01
开发商逾期交房违约金是多少开发商逾期交房,自然会对业主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于业主来说是可以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的。对于违约金,首先是看购房合同之中是否规定了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违约金。如果双方有约定的,那么开发商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赔偿延期交房的损失,支付合同中约定的违
1,507 2022.04.15 -
01:01
就业合同违约金金额标准是多少就业合同违约金金额一般情况下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来承担违约责任。如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人民法院应当
83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