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申请是否应当当庭驳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属于以下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只有上述情况可以要求回避。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属于以下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只有上述情况可以要求回避。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申请回避,是指应当回避的人员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却没有自行回避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申请回避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之一,人民法院有义务在开庭时按照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该案的审判组织情况和他们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询问他们是否申请回避。
-
回避申请应当怎样提出
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2020.01.08 226 -
当庭申请法官回避能继续开庭吗
当庭申请法官回避的,应该中止案件的审理,作了回避决定后再继续审理案件。当事人申请法官回避想有正当理由,并且有证据证明,不能随意要求更换案件承办法官。
2020.03.12 361 -
对驳回申请的复审应当如何进行
驳回申请的复审程序是专利审批程序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审查程序中所遵循的原则在复审程序中仍然适用。 合议组在复审程序中除总则规定和原则外还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程序经济原则:程序的进行应当避免重复并尽可能地迅速、节省时间和费用。 2、避免审级
2020.11.02 117
-
法庭对哪些回避申请应当当庭驳回
不属于以下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
2023-01-26 15,340 -
申请回避的当庭回复
法定是三日内,有时能够及时决定的可以当庭回复。《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
2022-02-12 15,340 -
在当事人之间申请回避可以被驳回申请吗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口头或者书面作出决定,并将决定告知申请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
2021-11-24 15,340 -
当庭申请回避如何处理
根据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其他证人、鉴定人
2022-06-13 15,340
-
01:10
商标申请被驳回怎么办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商标被驳回之后,收到驳回通知书的当天开始半个月内,商标的申请人可到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的申请。 若商标驳回是绝对驳回理由的,最好不要去申请驳回复审; 商标驳回是相对驳回的,可及时咨询知识产权代理,按商标审查的标准,
2,318 2022.04.15 -
00:52
驳回诉讼请求后能否再起诉
驳回诉讼请求后能再起诉。需要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有新的事实和理由。驳回起诉是在受理案件后,人民法院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民事案件受理条件,从程序上予以驳回,而驳回诉讼请求,则是指法院对原告的诉请或被告的反诉请求及第三人提出的诉讼主张,经审理后依照
3,701 2022.05.11 -
00:57
被判管制是否当庭释放
法院判管制一般可以当庭释放。管制需要限制其人身自由,交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监督改造。管制一般会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宣
558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