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不在本地可以承包土地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则上来说,不可以: 1,农村的耕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当事人的户口不在当地(没户口)的,原则上是不能享受当地的耕地承包经营权的; 2,如果是发包后的本次承包期限内迁出的,村里没有进行调整的,不在此列,当事人可以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十六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户口已经转为非农业户口,则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收回耕地。如果迁出后仍然是农业户口,则应根据你的意愿,决定是否收回土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户口不在本村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户口不在农村父母留下的宅基地和土地不可以继承,但是可以对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继承,因为宅基地属于集体的财产,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2020.08.27 477 -
城市户口可以承包农村土地吗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土地,只有本村村民才能够拥有承包的权利,其他村村民和城镇居民是不能够得到农村承包土地的。但是即使当事人具有城镇户口,其户籍还是在本村的,仍然是属于本村村民,也是可以依法承包土地的。除此之
2022.04.16 3,421
-
户口不在本地可以承包农村的土地吗
按政策规定,没有农村户口的人只能租赁别人的承包地,而没有拥有土地承包权。计划经济时代划时代将户口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种类型,农业户口指的便是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非农业户口则是指靠国家分配口粮
2022-01-24 15,340 -
户口不在本地怎么办,自己可以承包土地吗
1、当事人户口是当地的体制内户口(如:农业户口等),并且未迁出的,就属于当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一,就可以参与当地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配; 2、当事人可以带上本人的户口本、身份证等,咨询户口所在地
2022-04-09 15,340 -
户口不在老家可以承包土地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之前,国土资源部户口不在老家可以承包土地吗《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
2022-08-19 15,340 -
户口不在本地的人怎样分承包土地
1、当事人户口是当地的体制内户口(如:农业户口等),并且未迁出的,就属于当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一,就可以参与当地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配; 2、当事人可以带上本人的户口本、身份证等,咨询户口所在地
2022-04-09 15,340
-
01:19
土地承包权可以继承吗
土地承包权的继承视情况而定: 在承包期内,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或以上的家庭成员死亡,但家庭里还有人在的,这种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发生继承问题; 如果家庭成员已经都不在,全部死亡的,即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不存在继承土地问题。 如果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2,967 2022.04.17 -
00:49
异地可以补办户口本吗
异地不可以补办户口本。必须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目前异地办理户政业务的政策还没有落实,有的省份和地区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但是补办户口本的据了解暂时还没有,这种情况只能回户籍地办理;补办户口本一般需要户主本人持身份证办理,建议先向原籍派出
10,511 2022.05.11 -
01:11
户口不在本地能办医保
户口不在本地可以办理医疗保险。 外地常驻并在本地购买住房的人员,可持房屋产权证、公安部门出具的暂住证明、本人身份证、户口本、1寸红底照片2张和本地工商银行开户存折(存足医疗保险费200元以上),到所在居住地的镇、社区办理登记参保手续。 参保
5,632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