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贷为生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2、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权人在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处理前,享有作出放弃自己的继承地位和应继份额的意思表示的权利。《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1、继承权的放弃必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放弃。 根据法条的规定,可以看出继承权的放弃有以下几个要件: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继承权的放弃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本人亲自实施,不得代理。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比如继承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时候,就需要代理的存在,对此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区别对待: 第一,对于继承人继承的标的只有积极遗产的情形,继承人的继承属于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对此应参照赠与合同中关于未成年人纯获利益的赠与的情形规定,不允许法定代理人代替被代理人放弃继承,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对于概括继承中继承的消极遗产大于积极遗产的情形,继承遗产得不偿失,此时允许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该继承人放弃继承。 3、放弃继承不得附加条件。 4、继承权不得部分放弃。
-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权人在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处理前,享有作出放弃自己的继承地位和应继份额的意思表示的权利。《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
2021.02.16 178 -
法律规定放火罪的刑罚是怎样的?
现行刑法对放火罪既遂量刑的规定如下: 1、放火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5.06 142
-
个人以放贷为生违法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个人以放贷为生不违法。私人放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放贷属于民间借贷,不违法,但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四倍。
2023-08-28 15,340 -
法律规定放高利贷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放高利贷的法律后果是导致民间借贷关系不受到法律保护。而且还是需要面临着相关的处罚的,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刑法》当中并没有高利贷的罪名,只是存在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23-11-28 15,340 -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造成直接
2021-10-13 15,340 -
法律规定放高利贷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放高利贷的法律后果是导致民间借贷关系不受到法律保护。而且还是需要面临着相关的处罚的,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刑法》当中并没有高利贷的罪名,只是存在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23-08-17 15,340
-
00:59
地邻种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地邻种树,法律的规定如下:距离没有规定,但是如果确定邻居栽树行为已经给自己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不动产,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不动
7,215 2022.04.17 -
01:41
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
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我国有关合同生效的规定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如果合同是依照法律规定订立,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符合法定要求的,从合同成立时合同正式生效。如果有关法规规定在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
2,362 2022.04.15 -
01:15
法律规定协议解除的效力是什么样的
在我国,合同双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方式,就包括了协议解除以及法定解除两种类型。协议解除主要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的方式,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条款,结束合同法律关系的行为。协议解除主要涉及的法律,就包括了我国的合同法以及最新出台的民法典。民法典
1,2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