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探望权怎么进行诉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周××,男,1963年×月×日生,汉族,市,××职工,住北京市××路××号××小区×单元×号。被告:王××,女,1969年×月×日生,汉族,北京市人,住北京市××路××号××小区×单元×号。诉讼请求:准予原告每月探望婚生女儿周小×两次,具体方式为每月第二及第四个周五下午由原告至学校将周小×接回原告住处,周一上午自行送周小×返校。寒暑假由原被告轮流。事实与理由:2000年6月×日,原被告因感情不和,自行至北京市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处,当初商定婚生女儿周小×由被告抚养。但对于原告的探望权未作约定。原告每每要求探望周小×时,均被被告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故意造成各种阻碍,严重影响原告与周小×的父女亲情。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请。此致××具状人:周×××年×月×日《》第38条第2款规定:“行使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第38条第3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也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中止探望权怎样诉讼,中止条件有哪些
中止探望权不需要诉讼,向法院提出申请即可。 中止探望权的条件如下: 1、探望权人患有严重的传染病,这是基于对子女的人身健康的考虑; 2、探望权人不按协议或判决确定的探望方式、时间、地点探望,严重影响子女生活学习; 3、探望权人将子女带入色情
2021.02.17 103 -
探望权可以中止吗,能否中止探望权
对子女的探望权可以中止。中止探望权行使的法定事由,婚姻法并未具体列举,而是概括的规定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一般而言,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主要有: (1)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2)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
2021.03.07 131 -
自愿中止探望权可以中止探望权吗
自愿中止探望权不可以。探视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属于间接抚养一方的,任何人不能无故进行剥夺。即便是在离婚协议书中,写清自愿放弃探视权的条文,这也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2021.03.18 138
-
离婚诉讼中探望权如何进行?
1、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
2022-07-23 15,340 -
中止探望权,恢复探望权需要提起诉讼吗?
中止探望权,不是从实体上处分权利,只是暂时限制探望权的行使。因此,有关中止探望权和恢复探望权的问题不宜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是属于履行法院已生效的裁判文书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应在执行程序中以裁定形式作出即
2021-09-08 15,340 -
怎么中止探望权
《解释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据此可知,一方当事人请求中止探望权
2022-08-31 15,340 -
中止探望权
《解释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据此可知,一方当事人请求中止探望权
2022-08-27 15,340
-
01:26
中止探视权起诉状怎么写
中止探视权的起诉状应按以下格式书写: 1、标题应当为“民事起诉状”或者“起诉状”。 2、原被告身份信息。原告应为有抚养权的一方,被告为支付抚养费一方。起诉状中应写明双方姓名、性别、民族、实际居住地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 3、诉讼请求
2,421 2022.04.15 -
02:00
探望权执行的方式是什么
探望子女的方式和频率由夫妻双方离婚时自行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探望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父母离婚后,无论子女
1,077 2022.04.17 -
01:17
怎么进行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的流程包括: 1、到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聘请律师,也可以自己查询法律法规; 2、原告到法院上交起诉状、副本、还要相关的证据; 3、对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法院进行审查,并作出要不要立案的决定,如果不受理的,则要告诉当事人不予受理的理
1,1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