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引发的纠纷如何解决:法律途径与实践操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人们参与法律实践的方式和途径: 1.参与立法讨论。很多立法都要广泛征求意见或者进行听证,人们可以参与这些立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有关意见。 2.依法行使监督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权利,包括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3.旁听司法审判。
(一)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二)调解。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 (三)仲裁。所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的方法。仲裁属民间性质。仲裁的基础是当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说,提交仲裁必须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前提,否则,仲裁程序不能启动。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员也由当事人选任。仲裁的最大特点是快速、简便。随着国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四)诉讼。民事诉讼即老百姓所讲的“打民事官司”。相对于人民调解、当事人自我平息、单位(或部门、社区)处理和仲裁机制而言,民事诉讼是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这种公力救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民事诉讼还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后的手段。因此,国家往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制度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
解决消费纠纷的五个途径,法律上怎么解决
解决消费纠纷的五个途径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温馨提
2024.04.27 35 -
-
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纠纷的途径
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纠纷的途径: 1、可以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施工单位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则由其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但是秉着工程质量高于效力原则,发包人仍然需要支付工程款。 2、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02.18 163
-
房产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法律途径与实践建议
在解决房产合同纠纷时,首先应尝试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您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024-12-01 15,340 -
如何解决没收财产的债务:法律途径与实践方法
在没收财产之前,如果犯罪分子欠有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必须在没收财产之前向法院提出。为了保护正当债权人的权益,对于不知道没收犯罪分子财产的债权人,法院应当通知其
2024-12-19 15,340 -
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途径:河北省内法律规定与实践经验
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
2024-12-02 15,340 -
婚前彩礼纠纷的解决途径及操作流程
在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彩礼是否返还应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已结婚的则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但有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按照
2024-12-01 15,340
-
01:39
工程造价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时预计支出或实际支出的费用。依据民法的基础理论与《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1、纠纷双方协商和解。和解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双方真实意思的方式。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形成的和解协
1,250 2021.04.25 -
01:08
法律救济途径法律救济途径,具体如下: 1、行政复议。一般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4,293 2022.04.17 -
01:18
建筑工程欠款纠纷如何解决建筑工程欠款纠纷的解决:拖欠工程款应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698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