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中专寄宿生寄宿期间校外溺水死亡学校应如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学校没有尽到管理责任,学校就要承担责任。当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等问题。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在教育机构内第三人侵权时的责任分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 【教育机构的过错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小学生被猫抓伤,如果在学校里边购买了个人医疗意外伤害保险的,那么是能够报销的。如果没有入保险,只是入了校方责任险,那么就报销不了。狂犬疫苗是属于二类疫苗。
首先学生在学校死亡,学校不一定会承担责任。学校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学生的死亡和学校的失职、管理不到位等过错有因果关系,否则没责任。学生的死亡不是因为学校的过错造成,而是其他人造成的,则由责任人直接承担。学校在自己的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直接侵权人承担的直接责任。
-
-
民法典规定小学生在校意外受伤学校应负啥责
你好,这要看学校在此事中的责任,如果其未尽到监管责任,需负全责的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在教育机构内第三人侵权时的责任分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
2023.03.09 33 -
放假期间学生溺水学校是否有责任
放假期间学生溺水,学校没有责任。只有在学校里面发生了事故,学校才会承担责任,但是在出了学校后发生的任何事故,学校都不应该承担责任的,并且在放暑假之前,学校都已经进行了安全教育,学校已经做好了该做的工作,所以在发生事故就不归学校管了。 学校安
2023.02.18 1,691
-
寄宿学校的学生在寄宿学校中遭遇交通事故,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我认为学校,应当负主要责任:1、既然是寄宿学校,那么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就应当对学生的人身和财产负责。2、学校上学期间的外出,经过班主任同意外出发生的意外事故,学校同样应当承担责任。因为这是学校对
2022-01-25 15,340 -
寄宿生在寄宿期间致人损害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如是未成年学生,在这种寄宿制下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对学生的委托监护关系,学校对学生承担监护人之责,因此不论学生是因何受到的伤害,学校对家长都应承担全部的责任.但不同的是本案中的受害人已是成年人,具有完
2022-02-05 15,340 -
一个学生属于寄宿生,在星期天下午在学校附近水塘溺水,学校有责任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条:“第三十九条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的规定,如果学校可以证明他没有过错,就可以不承担赔
2022-09-11 15,340 -
在寄宿学校发生群殴学校应该负了责任
寄宿学校发生群殴致人伤害或损害的,学校会存在相应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方面的不当或作为不力问题,应该应该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是承担补充责任。法律法规链接: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2022-10-24 15,340
-
01:07
学校收取学生押金是否合法学校收取学生押金不合法。押金实质是一种担保,是一方当事人将一定费用,存放在对方处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如果造成损害的可以以此费用据实支付或另行赔偿。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在违约时将会被扣除。
7,492 2022.05.11 -
01:01
学校可以删除学生学籍吗学校不可以删除学生学籍。 如果是高中生,擅自离校,学校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即使未果,学校也无权删除学籍。 如果删除学籍属于违规操作,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
14,898 2022.05.11 -
01:32
炸学校违法吗炸学校是犯罪行为,因为该罪危害了公共安全,最高可被判处死刑。爆炸罪是指故意以爆炸方法杀伤群众,破坏公私财产,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
22,25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