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虚假诉讼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为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为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当事人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应当认为为虚假诉讼: (一)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的; (二)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的; (三)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者担保义务的; (四)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的; (五)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的; (六)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者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优先权、担保物权的; (七)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行为。
-
民事虚假诉讼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为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2020.04.02 134 -
虚假诉讼民事处罚追诉期的赔偿标准?
虚假诉讼罪追诉期是10年。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2020.08.11 139
-
虚假民事诉讼的立案标准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
2022-07-15 15,340 -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为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
2022-11-15 15,340 -
民事虚假诉讼损失费赔偿标准
虚假诉讼罪中并没有详细规定民事赔偿的内容,主要是刑事追究。具体还是要看案件情形,造成损失多少,才可以判定。 我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2022-07-01 15,340 -
和民事虚假诉讼的标准是什么?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为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
2022-05-12 15,340
-
01:05
虚假诉讼属于刑事案件吗
行为人的虚假诉讼行为是否属于刑事案件,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如果行为人以捏造、完全不存在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对司法秩序进行了妨害或者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严重侵害的,可以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期、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864 2022.05.18 -
01:01
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对于虚假诉讼,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或恶意调解,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对于情节较轻,危害性不大的虚假诉讼,
3,773 2022.04.15 -
00:58
虚假诉讼怎么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虚假诉讼的量刑标准,根据犯罪情节、犯罪实施主体不同而不同。首先,如果是自然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
1,3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