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立案标准法律依据,有没有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逃税罪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五十七条 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逃税罪立案标准为:1、数额较大,即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税款达5万元以上;2、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3、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仍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如果因逃避缴纳税款被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一定要及时补缴税款和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才有可能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当然,依法纳税,人人有责,诚信经营才能让企业走得更长远!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
2023诈骗罪立案标准的法律依据
诈骗的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一定数额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2.12.29 131 -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罪只要被定性,就是刑事案件。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020.10.06 258 -
-
逃税罪立案标准法律依据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022-08-13 15,340 -
法律依据及立案标准的规定有哪些
侵权罪也是属于一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不管是在定罪还是处罚的实施,都必须要清楚的知道具体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而在我国不同地区关于侵占罪的立案数额规定都是不同的。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河南侵占罪立案
2022-10-29 15,340 -
盗窃罪立案标准法律依据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治区
2022-04-21 15,340 -
那些法律规定逃税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逃税罪立案标准为: 1、数额较大,即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税款达5万元以上; 2、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税款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 3、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仍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
2022-05-16 15,340
-
01:08
法律规定受贿罪的立案标准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将会以受贿论处。行为人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
1,696 2022.04.17 -
01:12
逃税罪立案标准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有: 1、纳税人采用隐瞒、诈骗的手段,不申报税或者进行虚假纳税,或逃避缴纳税款,金额在50000元以上,且占据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在经过税务部门依法下达追缴通知之后,仍拒绝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
4,111 2022.04.17 -
01:15
误工费计算标准法律依据误工费计算标准法律依据如下:1、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3、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4,31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