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房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购买?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拆迁安置房是否能够进行买卖,要看该拆迁安置房是否具有全产权。 1、房产一般有两证,房产证和土地证,房产证简单的说就是表示这房子归你所有,如果建筑物没了,你想再在原土地上兴建,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土地证表示此土地归你所有,无论建筑物是否存在,别人是无权在你的地盘建东西的,这就是侵犯你的权益。 2、我们经常听到“小产权房”,那么什么是小产权房呢,国家不发产权证的叫“小产权房”。第一类小产权房:占用集体用地或耕地违法建设,将农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违法建筑。第二类小产权房:在政府划拨或出让的土地上,不按规划功能开发或使用,并将限制销售的房屋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具有产权纠纷隐患的不完全产权房。第三类小产权房:在军队享有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商品房的开发,之后卖给军人以外的地方居民,俗称“军产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购买商品房下列情况下可不收房:未取得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竣工验收备案表的;开发商无故延迟交房经催告超过三个月的;开发商擅自改变房屋结构、配套环境的;房屋面积误差超过3%的;房屋质量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配套基础设施未交付使用的。
购买商品房可以不收房的情形如下: 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开发商未取得五证; 3、房子面积与承诺面积误差在3%以上; 4、房屋主体质量不合格等。
-
拆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拆
拆迁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强拆: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20.05.10 149 -
拆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拆
可以强拆的情况包括:在本市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强制拆迁是以补偿决定为依据的。如果没有补偿决定,任何单位都不能采取强制拆迁。被征收人必须给予货币补偿、产权交换住房和周转住房。如果没有货币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交易
2022.04.16 1,599 -
什么情况下房屋可以进行拆迁
强制拆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法定条件: 一、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 二、强制拆迁以补偿决定为前提; 三、必须对被征收人给予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房; 四、征收补偿决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2020.04.19 209
-
什么情况下可以拆迁
对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实施拆迁的单位,必须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房屋拆迁。实施房屋拆迁前,拆迁人须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
2022-04-12 15,340 -
拆迁什么情况下强拆可以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那么可以强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规
2022-06-05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购买首套房?什么情况下可以购买?首套房?如何处理
1、首套房,是指购买仅拥有一套住房(以国家对首套房的的认定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第一套住房享有按揭贷款利率优惠和最低首付比率等优惠政策。2、所谓的“首套房”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买房人
2022-02-11 15,340 -
拆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拆?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那么可以强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规
2022-05-13 15,340
-
01:20
购房定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退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收受定金一方不能履行或者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时,支付方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定金。换句话说,在不动产买卖交易过程中:如果出卖人,也就是开发商违反合同的约定,这时候支付定金的买受人,也就是购房者就可以要求对方无条件退还定金。但
1,354 2022.04.17 -
00:57
什么情况下可以退房
存在以下三种情况,购房者是可以要求开发商退房的: 1、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比如说开发商的证件不齐全,没有取得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就销售商品房的; 2、开发商交付的房屋质量存在问题,严重影响购房者使用的; 3、开发商迟延交付房
614 2023.01.04 -
01:11
什么情况下强拆不违法
强拆,不一定是违法行为。如果拆除的是违法建筑,同时拆除单位已经依法履行了相关的公告职责,这时候强拆行为就不会构成违法行为。违法建筑的所有权人,无权请求拆除单位赔偿自己的损失。强拆主要是指行政强拆,是政府部门强制拆除建筑物等不动产的行为。根据
1,2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