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缴社保劳动合同公司是否存在风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均明确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虽然强制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保费,这是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但并没有禁止用人单位为非本单位职工缴纳社保费用。这种行为并不损害国家和第三人的利益。职工和企业创造条件,符合缴纳社保费的要求,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其次,用人单位为非本单位职工缴纳社保费有其合理性,有利于实现部分人员的社保权利。参保人员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无法在工作地参保,以个人身份参保也受到诸多条件限制,挂靠单位参保是实现社保权益的唯一途径。如果法律禁止单位为非单位职工参保,将这唯一途径堵死,参保人员无法参保,自身社保权益也就不能实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事实上无法禁止。从实践操作层面来讲,如果将此行为界定为非法,社会保险部门就应当查处,不能允许参保。社保部门如何举证证明不存在劳动关系?即使能够否定劳动关系,面对成千上万的参保人员,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要从中甄别出哪些是单位员工,哪些不是单位员工,这种工作简直是无法进行开展。现行的社保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禁止此种行为,根据行政法律的一般原理,即“法无规定即禁止”,因此,在现实情况下,社保部门无权进行查处。 因此,挂靠缴纳社保并没有被我国法律明令禁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管在现实生活应用中,还是在法律条文的规定中,保险代理人与用人单位皆不存在劳动关系,保险代理人与用人单位产生的纠纷也不是劳动纠纷。保险代理人独立于在保险公司与保险人,相当于中介的存在,因此保险代理人劳动关系并不是与保险公司形成的。
-
公司办理代缴社保公司代缴公司有什么风险?
从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角度来看,是有风险存在的。因为用人单位给非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意味着跟这些人员在存在着表面劳动关系,这些人员就“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工资,甚至还可以索取经济补偿金,故用人单位应慎重为之。
2020.06.27 301 -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哪些风险
公司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存在以下风险: 1、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03.18 132 -
代缴社保公司是否合法
专门代缴社保的公司不合法,职工在用人单位就业的,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职工未在用人单位就业的,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2020.12.08 180
-
劳动合同法代扣代缴社会保险是否合法?
会代扣代缴社会保险。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有代扣代缴社会保险的义务。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包括工作日、休息休假、用人单位安排停产待岗等时间。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
2022-05-10 15,340 -
代缴公司社保是否合法
代缴社保属于违法行为,行为严重者有可能有入刑的风险。根据规定,职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才能通过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如果双方没有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只是通过挂靠代理公司来缴纳社保,属于
2022-05-17 15,340 -
社保代缴的风险
为非本公司人员代缴社保的风险:用人单位名下缴纳社保人员均视为本公司员工,意味着与企业存在着劳动关系法律事实,这些人员就“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工资,甚至还可以索取经济补偿金,尤其在参保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时
2022-03-11 15,340 -
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哪些风险
一、未签的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二、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
2022-05-30 15,340
-
01:08
社保代缴公司合法吗
代缴社保的公司并不合法。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开户和缴费单位应当是“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如果劳动合同与公司签订,则社会保险也应以公司名义缴纳,目前很多公司委托第三方并使用第三方社保账户,进行社保缴费的行为。并不
12,104 2022.04.17 -
01:20
社保代理公司合法吗?
社保代理公司不合法。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开户和缴费单位应当是“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如果劳动合同与公司签订,则社会保险也应以公司名义缴纳,目前很多公司委托第三方并使用第三方社保账户,进行社保缴费的行为。并不符合
2,930 2022.04.17 -
01:23
借名买房存在的风险
借名买房的风险包括: 名义产权人可能会反悔。名义产权人反悔的话,而出资人又无法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等,就会很难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 银行贷款合同提前解除。如果银行查出实际购房人和贷款人身份信息不一致,则可能提前解除合同。 名义产
1,342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