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的费率和保额是怎样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保险条例》有下列条款: 工伤保险基金 1、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2、第九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3、第四十九条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调整费率的建议。 4、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依据上述条款,工作危险程度高的行业,其费率高;在同一行业内,还分出不同档次,其档次的调整与上一年度所发生的工伤事故频率有关,越少档次越低,缴费越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保险费交付费率:行业差别费率,属于一类风险较小行业基准费率为0.5%左右、二类中等风险行业基准费率为1%、三类风险较大行业基准费率为2%左右;用人单位内部浮动费率在三类行业中,一类行业不浮动,二类和三类行业的用人单位可实行浮动费率。
工伤保险的费率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确定。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不同,费率也不同,一类至八类分别控制在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0.4%、0.7%、0.9%、1.1%、1.3%、1.6%、1.9%左右。
-
-
怎样判定青岛工伤保险缴费率
工伤保险缴费率如下: 1、一类产业:0.7%; 2、二类产业:1、2%; 3、三类产业: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组成。工伤保险费
2022.04.15 243 -
工伤保险的费率多少
工伤保险费率全国不统一,比如一类为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左右,由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公司上年度工伤理赔人数及理赔金额确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2020.07.31 176
-
工伤保险的费率和保额是怎么样规定的
《工伤保险条例》有下列条款: 工伤保险基金 1、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
2022-06-26 15,340 -
工伤保险的费率和保额
一是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也就是当期征缴的工伤保险费用于支付当期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及其他合法支出。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应该保证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及各项合法项目的支出,同时又不使
2022-11-02 15,340 -
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是怎么规定的,工伤保险费率计算
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有以下的规定。1、缴费基数:用人单位应当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来缴纳工伤保险费。“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有两点需要强调
2022-05-10 15,340 -
工伤保险费的费率和数额如何确定
《》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工资总额”是指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丁的劳动报酬的总额。“缴费费率”是指统
2022-08-31 15,340
-
00:54
工伤保险费根据什么原则确定费率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
2,553 2022.04.17 -
01:12
工伤保险和意外险的区别工伤保险与意外险在性质、目的、法律关系、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工伤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险的一种,具有强制性,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为员工参保,而意外险属于商业保险,保险方与被保险方之间是完全自愿的契约关系。具体来说,目的方面,工伤保险
4,006 2022.05.11 -
00:59
工伤保险理赔流程是怎样第一,用人单位应当从发生工伤事故的一个月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第二,由办理的社会保险机构对工伤事故进行鉴定,查明是否属于工伤赔偿的范围之内。第三,工伤鉴定是根据申请认定的职工确定是工伤的基础上,等待医疗完结或者医疗期满后,由县级
3,60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