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申请书如何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申请人:A,男,××岁,×族,××省××市人,××市××厂工人,住本市××路××号。系犯罪嫌疑人B之父。 被申请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B,男,××岁,××市人,××市××厂工人。因涉嫌伤害罪,于××年××月××日被××市××区公安局刑事拘留,现关押在××区看守所。 (应祥述事实经过,此略。) 申请人为保证被申请取候候审的犯罪嫌疑人B遵守有关规定,提出由C担任保证人。保证人C系申请人A之妹,女,××岁,××市××区××局干部,为人正派,有固定收入和住处,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申请人和保证人保证监督被保证人B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做到: (1)保证不离开本市; (2)保证随传随到; (3)保证不干扰证人作证; (4)保证不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并且保证随时向执行机关报告被保证人的情况。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A(签字) 保证人:C(签字) ××年××月××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庭取保候审申请的内容主要包括:申请人的基本身份信息;被申请人的基本身份信息还应说明何时被刑事拘留,具体拘留在哪个看守所;申请事项;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赌博取保候审申请书,需要包括以下内容:标题写取保候审申请书;写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写申请事项,即向犯罪嫌疑人请取保候审;陈述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被申请人符合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条件,不会对其造成社会危害,干扰证人作证或串供的可能性。
-
取保候审申请书取保候审申请书范本
申请人:王某某,女,汉族, 19*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码500237***** x,地区为***区*街道**号,***区*.街道**号,联系电话: 135*****x系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之女。 被申请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女,汉族
2022.09.29 469 -
取保候审申请书怎么写?
取保候审申请书的写法为:1.写明申请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法,与被申请人的关系。2.写明被逮捕人的姓名、住址、涉嫌罪名、批捕机关,羁押场所。3.写明申请事由。4.写明事实和理由。5.写明申请时间。
2020.09.16 331 -
怎么写取保候审申请书
取保候审一般指保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取保候审申请书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自己申请、家属申请和所聘请的律师申请,申请书应采取书面形式,具体包括申请人、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申请事项和申请理由。提交申请书后,取保候审决
2022.04.16 2,652
-
取保候审申请书如何写?
关于取保候审单位申请书,请参考以下范本 被申请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XXX,男,36岁,XX省XX市人,住XXX。 申请事项:对犯罪嫌疑人XXX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XXX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2022-07-27 15,340 -
如何写取保候审申请书?
嫌疑犯被告人本人、近亲、辩护人均可申请等待审查。取保候审申请书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通常应当包括取保候审申请书这一标题,申请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申请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被拘
2021-10-22 15,340 -
如何写取保候审申请书
的适用条件:1.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取保候审的程序:①取保候审的申请。
2022-08-18 15,340 -
律师取保候审如何写取保候审申请书
ΧΧ公安局(或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律师事务所接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的委托,指派律师代理申办取保候审手续。现将有关资料
2023-03-27 15,340
-
01:19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要申请取保候审需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者是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等向办案机关提交申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可知,取保候审需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者是当事人的法
798 2022.05.13 -
01:13
取保候审怎么申请大家好我是法师兄特邀律师黄阿飞。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家属都很关心能否取保候审。那么什么是取保候审呢,简单讲,取保候审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它一般适用于犯罪
1,767 2022.04.17 -
00:58
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可知,取保候审需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者是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向办案机关提出适用取保候审的申请。经县级以上的有关机关批准后,
1,0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