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重伤的界限区别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A、主观动机的区别,过失致人死亡,是指主观上没有预见或预见了轻信可以避免,因疏忽大意的原因,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死亡,该罪属于过失犯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备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且导致轻伤二级以上的损害后果,分为故意伤害致人轻伤、重伤、死亡和残忍手段终生伤残,量刑也因犯罪后果的从轻到重,而逐步加重。该罪属于故意犯罪。 B、对于过失犯罪,因犯罪嫌疑人不具备相应犯罪的主观故意,其社会危害性较低,因此,相应的量刑与故意犯罪相比也要轻微。 对于故意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高、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犯罪恶性较深、犯罪动机较为恶劣或卑鄙、社会恶劣影响往往较重,因此,只有加重处罚,方能起到震慑有潜在犯罪风险人、让犯罪的人认识到犯罪的代价、还受害人及其亲属公道、维护社会正义的目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
-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伤害致死罪的界限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
2020.10.21 191 -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与轻伤的界限
根据刑法规定,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机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害。 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原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
2020.07.26 143 -
故意伤害致死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暴力伤害、使人染病等。而过失致人死亡,不具有伤害行为,一般是违反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等。 二、罪过行为。故意伤害致人
2020.03.27 247
-
如何界定故意伤害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
过失重伤罪在主观上是过失的,而且法律要求必须造成他人重伤的结果才能构成犯罪,而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即使致人轻伤,也构成故意伤害罪。
2021-06-20 15,340 -
过失致人重伤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在故意伤害罪中,行为人对重伤结果的主观心态是故意的;在过失致人重伤罪中,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导致受害人重伤的结果,因疏忽或者已经预见可以避免。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1-12-09 15,340 -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区别在于:故意伤害罪中,行为人对出现重伤结果主观心态上是出于故意的目的;而过失致人重伤罪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2021-05-21 15,340 -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故意伤害罪中,行为人对出现重伤结果主观心态上是出于故意的目的;而过失致人重伤罪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2022-05-20 15,340
-
00:48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伤害他人的身体。而故意杀人罪则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违反刑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这两者在责任形式上存在区别。故意伤害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即行为人对
2,244 2022.04.17 -
01:03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量刑规定,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可依法判处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对于犯前款罪,导致受害人重伤的,则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故意伤害他人导致死亡或通过特别残忍手段导致他人重伤造成严重的残疾
180 2022.04.15 -
01:03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如何判刑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一般判处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残疾的,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具体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法院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存在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等情况的,司法机关也会
1,06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