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签署借款合同的有效性及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公司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虽然分公司可以签借款合同,但一般情况下,这些合同是无效的。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根据《公司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还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法》第十四条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分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本公司设立分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地、更方便地开展经营业务,分公司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开展业务,当然也包括了签订合同这样重大、不可或缺的环节。分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只要加盖分公司的印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每个合同都要到总公司加盖总公司的印章。对于与分公司开展业务的公司或个人来说,也没有必要必须要求分公司在合同上去加盖总公司的印章。只要审查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授权委托书,以及其登记的营业执照,就能明白总公司授予了分公司哪些业务范围,分公司在总公司的授权范围内所签订的合同就是有效的。
不能签订合同。 分公司并不是独立法人,只是总公司的分设机构,权利义务要总公司承担,并不能凭这样的合同对抗第三人。 合同要双方协商签订,分公司没有法人资格,这种情况只有总公司一方有资格订合同,而分公司没有,相当于总公司为分公司制定了内部规则,不是合同。
-
借款合同签署后合同生效吗?
如果借款合同符合合同生效的要件,则签订后就生效。 合同生效的要件如下: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合同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1.03.28 163 -
借款抵押合同公证代理人签署的规定有哪些?
出借方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5/8分步阅读 开户银行帐户、存款证明; 2/3 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或未(再)婚证明; 3/3 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法定代表人不能亲自办理的应提交委托书(本行政区域外的委托书需经当地公证机构公证
2024.05.15 18 -
-
公司合同有效么?签署有哪些法律效力?
分公司签署的合同是有效的,只有是在总公司的的授权范围内,并且分公司自己是有营业执照的话,那么分公司可以自行对外签署合同。但是由于分公司自身没有法人,所以只能由总公司来进行承担相关责任。
2023-12-08 15,340 -
追认借款协议公司未签署借款合同的法律后果
一、关于效力的问题,如单位承认则借贷关系在单位与该员工之间发生,如不承认那么就应该视为经办人与该员工之间的借贷。二、关于单位追认借款协议后发生纠纷,如何处理的问题,下面是我以前办过一个案例,和你说的案
2022-03-17 15,340 -
借款公司签署借款合同诈骗真的吗
代签借款合同一般不构成诈骗,但是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则算合同诈骗,如果诈骗数额较大的,还会构成犯罪。
2023-02-27 15,340 -
请问分公司签署合同有效和无效的区别
分公司依法签署合同有效。分公司已领取营业执照且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具有主体资格,其属于总公司下属的直接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附属机构,可以在总公司的授权范围内签署合同。
2023-08-21 15,340
-
01:41
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我国有关合同生效的规定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如果合同是依照法律规定订立,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符合法定要求的,从合同成立时合同正式生效。如果有关法规规定在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
2,491 2022.04.15 -
01:14
合同与协议的区别及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就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根据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合同与协议之间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合同等于协议,协议的范围大于合同。但是在法律上,一般来说,都会使用合同这个正式的名称。
12,753 2022.04.17 -
00:59
个人与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个人与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分情况讨论。首先,个人与公司签订的合同,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才能够发生基础的法律效力: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的内容符合双方的真实意愿,并不存在欺诈或者胁迫的情形;3、
1,992 2022.04.17